用创造性思维与媒体对接
离开工作了多年的记者岗位,翻回头从事与媒体对接的产品宣传推介,还真有一种新的换位思考的进步。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摸索,我感觉到只有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与媒体对接,才会有企业与媒体双赢的局面。这是我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的最深感受。
当我应邀到很有名气的包头东宝生物公司做宣传工作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与本地的各个媒体打交道,尤其是该如何投放广告的问题。好在如今众多的媒体进入了相对艰难的时期,创收成了媒体生存的重要任务,这给了我做好工作的信心。
我首先想到了自己几年前写的一篇很受关注的报道。说的是2003年11月18日,包头人民广播电台对10个广告时段进行竞标拍卖的事情,这次广告时段竞标会也给了广播电视人多种启示。从广告的角度讲,媒介已经进入了一个客户制定规则的时代,媒介老大的地位、媒介广告资源有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媒介而言,谁接近和把握客户制定的规则,谁就有可能塑造属于自己的市场,同时必须要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广告经营策略,才能适应报纸、广播和电视面临转型时期的新形势。尤其是现阶段众多媒体都开始从事经营活动之后。
正是有了基于企业与媒体双方利益的综合考虑,我在第一时间迅速拿出了一整套广告投放方案。其中,公开征集与合作意向的媒体联手发布广告信息的做法,彻底打破了媒体广告经营中的游戏规则。这种做法的一个简单的特点是:由合作的媒体自己划出版面和播出时段刊播企业的产品广告,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交由媒体代销,而后拨出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媒体的广告宣传费用。这里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效地借用了媒体的资源,也使得媒体需要认真地对待客户投放广告的宣传效果。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企业避免了大量投放无效广告,也使媒体可以多销多得,更有效地创收。试想,一个有实力又有魄力的媒体,如此经营会得到更多的广告份额。当然,也必须是好的产品才行,我经常调侃地举例子来说明:如果卖公墓的也想这样做,难道还能把广告费用顶替几个坟头不成?
当今的媒体有经营水平和促销手段,也有对高品质产品的把握能力,特别是当三网合一之后,大量的终端资源会重新分配,谁错过了时机谁就丢掉了市场。媒体设身处地为广告主着想,亲身感受优质产品的性能和售价,也是与企业、与消费者同舟共济的有益尝试。
我们还及时捕捉媒体开展大型活动的信息。在2011年8月成功冠名包头交通文艺广播《司机嘉年华》活动,今年又取得包头电视台都市影视频道《影视总动员》活动的独家冠名权,这样做的目的都是要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资金花费到最少,把反响放大到最强。今后一个不长的时间里,我们会充分感到媒体只有多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才会争得收视(听)率和发行量,才会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我还对近年来央视315晚会做过不着边际的总结,似乎还没有发现在央视做广告的产品和企业受到过尖锐的批评。因为,媒体必须对他们扶持的产品和企业负责,必须让企业和产品对得起消费者。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们做企业的也必须认真努力,不能轻易丢掉代表公众的媒体的信任。只要紧紧围绕着这个基本点去开启创造性思维,就一定会在信息时代与媒体把关系协调好,共同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毕竟我们的产品还有给老百姓吃的,不能有一丁点疏忽大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