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感慨
天还黑着呢,我照例早早地出了家门,在到单位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中学生,一路走一路议论着今天感恩节怎么过。我突然想起今天是感恩节!
早晨醒来时依旧不到6点钟,这是近半年来新养成的习惯。为了不影响在另一个房间睡觉的老伴,我蹑手蹑脚地上卫生间洗漱,而后穿衣准备出门。
这时候,老伴那熟悉的声音响起来:“量血压!吃早点!”
我只好回身坐到沙发上量血压,吃早点。还别说,我真的像是在完成任务一般在认真应付。临出门还觉得她有些啰嗦,天天如此烦不烦啊!可是在感恩节这天却突然觉得夫妻一场,为什么就没有想到感激老伴呢。
一位交往密切的博友对我称呼爱人为老伴提出过异议,认为我还不到60岁,称呼老伴是不是有些过早?想想也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好。我的一些同学啊,同事啊,师兄弟啊,早已经张口闭口地称呼配偶是“老东西”、“老家伙”,再不就是“那口子”、“那老头儿”的,反正是一个人的符号就得了。相比之下,我的称呼属于中性呢。
想当年,我爱人也当过两万人大厂的女排队员,虽说长得黑些,但却不丑,个头比我高。自从我们俩结婚后,32年间她就没有穿过高跟鞋,免去了我在许多场合的尴尬。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下面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多少年来,她是照顾了这个照顾那个,谁有一点什么事情都由她出面帮助解决。谁买房子钱不够她就送过去一些,谁的孩子学习不好她也要管,直到安排工作找对象,比自己的儿子关注的还多。如今,她总会看着下一代五个孩子快乐地生活而感到高兴。
细想一下,我爱人对我们家的每个人也是很关心的。早在我们俩谈恋爱的时候,就帮着我一起给老父亲做饭,直到我们结婚后父亲调回到母亲居住的东河区。父亲去世后,我们都希望母亲能够长寿,能够多走走转转,还是我爱人和我妹妹多次带着70多岁的老太太旅游,先后到九寨沟、三峡、青岛、河北老家以及克什克腾旗等风景区,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她张罗,老太太就真的哪也去不了,多遗憾啊。国庆节那天她又一次让我和儿子把我母亲接到我们家住了一个月。
……
记得1990年包头市市长乌杰(乌兰夫的三儿子)调任陕西省副省长时,劝说我与他一起到太原市去工作,我谢绝了。乌杰市长送我一本他写的书《系统辨证论》,并在钱学森作序的扉页上题写了“人是有所为的”。人也必须是有感恩之心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有感恩之心。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所有的人,也应该感谢社会,服务社会,回报大家。
刚刚收到博友草原沙棘花感恩节的问候,很感动。在感恩节说些感受也是在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去年我写的感恩节随想的博客还被刊登在《中国广播报》和《广播电视》期刊上,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多些感恩之心,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幸福。
附:2009年感恩节博客《感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