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2016-06-17 12:49:03)
标签:

黄山

徽州

新安

改名

分类: 徽州古村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

最近关于黄山市恢复徽州名的事情闹得风生水起,很多人摆出了大有不改回去誓不罢休的姿态。

我是很喜欢行走徽州的,最近10年间几乎每年都会去徽州走走看看,每每为自然山水与古村落浑然一体的美景所打动。也曾经写过无数赞美徽州的文字,见诸报刊杂志也为数不少,在我的朋友圈里,我也算是一个徽州通了。

但最初吸引我去皖南的并不是徽州而是黄山。从知名度来看,黄山力压徽州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未必会提及徽州,但地理教科书上一定会大写特写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深入人心了。而徽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域,早已支离破碎了,徽州精神领袖朱熹的故乡婺源归了江西,徽文化中心之一的绩溪划归了宣城,要知道徽山徽水徽墨徽菜主要都是在绩溪的。现在黄山市改回徽州还能代表徽州和徽州文化吗?我深表怀疑!

不可否认,中国有很多人喜欢徽州,皖南时至今日也还有很多人有着浓厚的徽州情结。但如果我们客观冷静地思考和观察一下的话,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夸大和抬高徽州之嫌。历史地来看,徽州文化并非是皖南崇山峻岭间土生土长的,徽州人擅闯天下,把财富和全国各地的文化带回家,经过很多年的沉淀才有后来所谓的徽州文化。本质上徽州文化是输入型文化,而非输出型的。可以类比的是广东开平的碉楼,开平人走出去闯世界,把全世界各地的建筑类型带回了岭南乡间,建起了融合地方特色的碉楼建筑,它表现的是岭南人对外来文化的憧憬和崇敬。徽州人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苏杭的向往和憧憬,现在存世的老徽墨里有很多精品都是“西湖十景套墨”、“ 御题西湖十景诗彩朱墨”、“御题西湖十景诗集锦墨”…… 黟县南屏村“慎思堂”有莲花门腰板“西湖十景”木雕。歙县北岸村吴氏宗祠中进院栏,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柱组成了石雕的“西湖十景图”。据说这是当年吴氏巨商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人们认识世界,特别花重金,聘请黟县石匠余尚相,落脚在杭州,经过半年的临摹,回到徽州后雕刻而成的。徽州区的唐模村是以“水口、水园、水街”著称。水园名“檀干园” ,是村中一徽商,为了满足年迈的 母亲想游览西湖的愿望,在家乡仿西湖风光建造的,所以又称“小西湖” 。徽州标志徽州牌坊,很多石材也主要来自淳安的茶园石,跟着一起来的是不是还有浙江的工匠呢?

徽州文化里最直观、影响力最大的非徽派建筑莫属。但徽派建筑并非就是徽州的建筑,这是一个更大区域范围的建筑类型,涉及皖浙赣三省,也许当年把它命名为徽派本就是一个误会,或许称之为新安派更为恰当。徽派建筑是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的徽州地区一府六县及淳安、建德等地的,还包括浙西的婺州、衢州及泛徽州地区的宣城泾县、旌德、江西浮梁、德兴等地。因为分布极广,还有很多区域性的徽派亚型。如果我们细细地分析,徽派建筑分布与历史上新安郡的范围大致上重合,新安郡(280-758),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等。今天浙江杭州的建德还把新安江作为市区的地名称谓,徽州人也以新安自称,新安文化是钱江上游文化的代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寿昌、淳安、遂安等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隋仁寿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在古代区域文化也是江河的流域文化,不能简单地以后来的行政区划分之,所谓的徽派建筑更多的应该是钱塘江上游区域的建筑样式。核心区域为沿新安江从徽州和浙西的婺州衢州严州,学术界有一个观点,历史上的徽派建筑最初多由婺州(今浙江金华),主要由浙江的东阳工匠参与建造的。也许并非虚言。当打破省界、市界、县界来分析某一区域文化,我们获得了全新的视角,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看得更为清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平定方腊起义后,改睦州为严州,改歙州为徽州,这就是所谓千年徽州的起点。但徽州人还多以“新安”作为自己的称谓,如徽州婺源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就自称为“新安朱熹”。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一分为二的理性,对于徽州文化我们也应该如此。比如被众多爱好者赞叹不已的徽州牌坊,我们不能因为它精美的雕刻就无原则地大唱赞歌,看不到它们背后的阴冷和血腥,曾经对人性的压迫与摧残。歙县现有贞节牌坊41座,其中明代3座,清代38座,占现存牌坊的半数之多。歙县新南街上的“孝贞节烈坊”,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型制简陋,用材寒碜,是大清王朝覆灭前唱给徽州妇女的最后一首挽歌。别看它貌不出众,坊额上的文字却惊心动魄,上书:“徽州府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一次就集体表彰六万多名节妇烈女,这个庞大的数字里头蕴含着多少辛酸和血泪!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徽州府烈妇殉夫”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礼教束缚下的社会心态和民众习俗 :徽州秀才王玉辉的女儿王三姑娘丧夫之后自裁殉夫,得知女儿殉节,王秀才竟然仰天大笑:“死得好!死得好!”,他的朋友也都称赞王玉辉“生这样的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定制了木主摆入祠堂,并在门首建了牌坊。从徽州的文献来看,这个故事绝不是小说家的杜撰。我们翻看徽州的方志、族谱和其他资料,处处可见“婆媳同孀”、“三世苦节”、“未嫁守寡”、“夫亡投井”和“殉夫自缢”等记载,触目皆是。民国《歙县志》中人物志共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因此 清人赵吉士说:“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

而把汤显祖的诗句解读为对徽州的赞美同样是很大的误会。汤显祖的诗歌名为《游黄山白岳不果》前面有“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诗歌全文为:“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存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呢?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机会。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平生只痴迷于尘世外的绝美之境,从不逐“金银气”,从不做富贵梦。一个“痴”字直抒胸臆,抒发出诗人的平生之志,痴迷高远,鄙夷富贵。自己清高一生,却穷困潦倒,再也不做去徽州的梦了。无论是什么原因使汤显祖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把诗作为盛赞之语引用更是大错特错。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历史上徽州并不是小资们寻幽觅古的世外桃源,在历代小说家笔下,徽州人的形象未必佳,自有它前因后果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秀才。

现在我们来说说黄山,我不知道李辉先生为什么会有非灭了黄山不可的架势,但也不至于把黄山之名说得如此不堪。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这么说起来黄山之名历史要远远长于千年之徽州,而且得名于我们的华夏始祖。黄山的自然山水奇观,是最具有中国韵味的山水,也是能够为人类能够共同认识认知的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且人文意蕴十分丰富、深远,象征意义和符号意义极强,非常耐人寻味。张潮的《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山水实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文人是山水的最大爱好者,即便普通中国人,也懂得不辞辛苦爬上高山峰顶去看那浩瀚、空灵、千姿百态的云海。人们在居室中还会悬一幅山水画卷,那是他们心中保存着的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黄山,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孕育了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有“中国山水画的摇篮”之称。明末清初的画家梅清、原济(石涛)、弘仁(渐江)。三人画风各异,而都以描绘黄山的峰峦烟云之变化著称,故称“黄山派”。世人称:“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形,弘仁得黄山之质。“渐江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黎,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蕃蓠。”他们钟情山水,师法自然。尤为可贵的是作品蕴含的内在人格精神和独特艺术品格,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意义和强烈的审美感染力。由此重新摆正了绘画艺术的源与流关系,把中国山水画从低谷推向新的高峰。他们不断从自然山水中吸取养份,以凝重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和清高悲壮的风格、深沉宏达的旨意,在中国山水画坛独树一帜,也给扬州画派、海派绘画等流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黄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又赋予黄山以艺术的生命。黄宾虹自称“黄山山中人”,还亲手编辑了《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张大千曾数上黄山,出版了《张大千黄山画册》,并刻有“两到黄山绝顶人”等印章。刘海粟曾十上黄山,也专门刻了一方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艺术家们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把‘天造的仙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天下。徽州所代表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而黄山所代表的山水文化恰恰是超越区域的局限,属于全中国,甚至属于全世界。

近30年来,徽州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说真的要感谢黄山之名。一个地方旅游开发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大树,黄山就是一棵可依靠的大树。全世界绝大多数游客来到皖南,主要是奔着黄山去的,在游览黄山自然美景之余,顺游黄山脚下那些古朴的徽州古村落。就长三角的人们来说,早些游黄山加上徽州古城和棠樾牌坊。这些年则是游黄山加上屯溪老街和西递宏村,借着黄山的东风,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徽州古村落和徽州文化,我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有关论者以九华山游客数早已超过黄山,以此来证明当年改名之无必要。但不知道他们注意到了没有,每个节假日新闻媒体为何总要去关注和报道黄山?百度搜索到的相关结果,黄山是九华山的四倍。也许持此论者不知道九华山之所以游客多并非因为纯粹的旅游,更多的人是奔着烧香拜佛去的。而且据说有规矩,上九华山和烧香一烧必须是连续三年。而在全世界全中国的传播的美图与美画,九华山跟黄山更不是在一个量级上。

谁也不会,谁也无法否认徽州的深厚底蕴,以前的“改新”,或许有欠思量的地方,而现在“过度地坚持“恢复”何尝不是是一种“执念”、“妄念”。一个地方更改名称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也会因为涉及多方隶属关系、情感纠葛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执之中。何必一定要有一个徽州的地名?也许我们更应该有放下这份执拗。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珍爱与敬重也不在于一个地名,文化的正本清源,我们应该有大徽州的理念和胸怀,突破狭隘的区域限制,放到更大江河流域中去考察区域文化,上溯新安文化,下及黄山文化,徽州与黄山本可以并行不悖,相互辉映的。

接下来让我们沿着新安江的流向,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感受一下并非徽州一家独有的徽派文化:

第一站:黟县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二站:婺源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三站:徽州区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四站:歙县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五站:绩溪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六站浙江开化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七站:浙江衢州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八站浙江龙游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九站浙江兰溪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十站:浙江淳安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十一站:浙江建德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十二站:浙江桐庐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十三站:安徽宣城泾县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第十四站:安徽宣城旌德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最后来几张黄山美景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何必徽州——关于黄山市改名之我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