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2015-12-24 18:54:58)
标签:

年度

外地

小结

古村

分类: 行摄小结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2015
年是走古村最广泛的一年。在本省走了浙东、浙中、浙西的不少古村,各具风韵;在皖南走了黄山北侧的泾县和旌德的古村,看到了徽派建筑的多样性;还远赴广西桂林地区,深入地走看了岭南古村,这又是另一种味道了。中集中包括了安徽宣城旌德玉屏村、安徽宣城旌德庙首、安徽宣城旌德江村、安徽宣城旌德朱旺村、安徽宣城旌德汤村、安徽宣城旌德乔亭村、安徽宣城旌德蔡家桥(大川村)、广西桂林龙胜龙脊金坑大寨、广西桂林灵川熊村、广西桂林灵川上桥村、广西桂林灵川江头村、广西桂林灵川山底屯村。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1、玉屏村,位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西南部,临近于205国道。村里有建于清乾隆的贞洁牌坊,为旌表玉屏村汪国钊妻贞节而立。还有三孔大型石拱桥隆兴桥。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2、庙首,位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西南部,所在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东面群山为屏,北面低山环绕,南部和中部是丘陵,石柱山和捲旗山遥相对峙。丰溪河由南向北纵贯丰溪村流入孙村的玉溪河,最后注入徽水。丰溪别名上泾水,是玉溪的支流之一。庙首大姓为吕,其先祖是晚唐一个诗人叫吕从庆,号“丰溪渔叟”。唐广明元年(880),为避战乱由金陵至歙县堨田再迁旌德丰溪。清朝鼎盛之时,庙首人口达四万之多。但咸丰年间太平军的战火,使庙首人口锐减,房屋十不存一。昔日巍峨的万户祠、七分祠,高耸的牌坊、寺庙都成了过眼烟云。但也保留不少古迹,庙首三桥、吕碧城故居和旌德县体量最大的民居肇修堂等。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3、江村,位于皖南山区旌德县白地镇,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狮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龙溪、凤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余年的历史。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中最多时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壮观;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金鳌山飞流直下的双溪之秀。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4、朱旺村隶属于安徽省旌德县蔡家桥镇,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旌德县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房屋都是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相传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是当年的朱氏祖先用人工开挖的,呈现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河中河边有当年用来饮用的水井九口,河上有用巨大的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九口井、十三桥就叫九井十三桥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5、汤村,旌德有所谓“十里三村”:乔亭、汤村、朱旺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依山傍水,村落形成的历史时间相近,都有千年了。汤村在三村的地理位置居中。高高的春岭山是汤村的天然屏障,弯弯的大溪河在汤村变得温柔而多情,春岭溪蜿蜒从村子一侧流过,这是村子的主要水源地,在村口汇入大溪河。这一大一小的河上,明清时期架设了石板桥、石拱桥。汤村最具特色的是:巷子多。汤村的巷子窄而长,清幽古朴,整个村的主巷道呈双“井字”格局,间或枝杈小巷,走进去,很难辨别南北东西。汤村历史上出过不少雕刻家。这些木刻工,行迹遍布江南。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6、乔亭村有一座文峰塔,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4月建造,是旌德县最古老的人工建筑之一。其状如笔,因名石峰文笔。塔旁有人工开凿的堃湖,面积约15亩,形似墨砚,人称文笔投池,系村人刘氏人工兴造的水口风水景观。当地《刘氏宗谱》载,该塔按易经八卦的卦象兴筑,命名文峰,意欲凭借风水之利,使该族从此人文蔚起,世代簪缨。为进一步取得风水之利,又于明万历甲寅年(公元1641年),于鼓楼山之麓建文昌阁,以荫水口。十里三村都有各自特点,朱旺村井多,汤村的巷子多,乔亭村的石坎(石板路)多。乔亭村前层层梯田已经收割完毕,田边有几株秋树开始有点泛黄了,这里还有几分塔川村口的样子。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7、蔡家桥,正名福成桥。是往来泾县、太平和徽州的重要古道。是泾、旌、太三县的必经之地。大川村群山环抱,绿水萦绕,风光宜人。旧时曾有“大川八景”,曰石涌清泉、玉屏列翠、三峰挺秀,蟾墩曙霞、天池一碧、凤山松雪、水口关石、层峦烟雨,并附有咏景七绝诗。大川村东横凫溪不大,景却雅。一桥一亭,桥曰望贤,亭曰环翠。横凫溪从大川奔流而下,不出四里,注入徽水河。由此顺徽水上溯二里便是跳仙桥。此处的徽水河“跳仙本无桥,旧有石步在水中磷磷然、齿齿然,平时水浅可拾足以渡,一遇春夏雨涨水漫,汪洋浩瀚,石步都没,隔岸诸峰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即”。乾隆三十六年(1772)春,大川人黄大生、黄大鑑兄弟共同发起建桥,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建成,取名登瀛桥。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8、金坑大寨,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东北部的丛山峻岭中,主要住着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红瑶(瑶族的一个分支)。金坑红瑶的祖先是从湖南洞庭、五溪一带迁徙而来,带来了种植水稻的先进技术。如今大寨村学校门前的那个块田就是红瑶祖先最早开垦最早收割的地方,是金坑的始祖田。梯田开挖于元朝时期,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最近几年才为世人所了解梯田,恢弘磅礴的气势,云雾缭绕的山颠,独具特色的瑶寨,多姿多彩的风情,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9、熊村,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北,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古圩,这条曾经使用了600多年的商道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后因铁路的开通而被废弃。从历史上,熊村从明代开始设圩,三天一圩,与大圩,潮田交错,其繁华程度与大圩古镇不相上下,现在熊村还有保存完好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等。发源于海洋山脉的漓江支流马河,自北向南逶迤绕街而过。村子依山势而建,中间高、两头低,四周地势平坦,远处有群山怀抱。民居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以叠梁式木质结构为多,辅以青砖外墙,还有很多土坯墙,民居错落有致。全村共有长短不一的六条巷道,向四周辐射,建有六座拱门。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10、上桥村,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北,“上桥”因为村子西面和南面的两座石拱桥而得名。村南的村叫关龙桥,修建于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算起来五百多年了。 关龙桥因挨着路边的关帝庙而得名。上桥村跟熊村都位于湘桂古商道上, 石桥曾经连着古道,曾经是从湖南永州进广西,过兴安的高尚、灵川的海洋去桂林的必经之路。村里大多姓李元朝末年至正年间兵荒马乱,始祖李伯通由湘入桂,至明万历年间,有世祥、友祥两兄弟迁居到大圩高桥村,至清乾隆时改村名为上桥。远望横跨在马河上的石拱桥,仿佛数轮明月浮在水面上,粼粼的波光,倒映着参差的浓荫和晃动的云山黛影,像是一幅写意的乡村水墨图画。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11、江头村,位于桂林市灵川县西北,位于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护龙河西畔, 90%以上居民姓周。据有关文献记载,江头村始建于明洪武戊申年(公元1368年),其周氏家族祖籍湖南道州府营道县,始祖周秀旺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第十四代裔孙。该村明清以来尤其是乾隆以来,大兴科举教育,办义学、设私塾,教导周姓子弟。整个村落青砖灰瓦,木质构架,屋檐层叠,古朴典雅。其古建筑群已经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江头享有广西古村落中“历史文化遗迹数量第一,房宇建筑工艺第一,镂花种类第一,名人数量第一,数代为官同职第一,清官数量第一”的盛誉。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回眸2015’——外埠走村记(中)
12、山底屯,距离江头村西南方约4公里,也是一个世代官宦之村。老房子的样式多与江头洲村的相同。小青瓦、青砖起的马头墙,一律坐东北朝西南。山底屯的先人虑及子孙后代长久安危,在村子四面建筑了4个石拱门,周围衔接青石垒砌的围墙,村中也铺了石板路,打了水井,现在只剩下两门。山底屯的秦氏先祖以宁公于明中期天顺末年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井头村移居灵川,至今已有约550年了。江头村与山底屯是世代联姻的姊妹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