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外埠走桥记(桐乡.洲泉崇福乌镇篇)

标签:
古桥外地小结年度 |
分类: 行摄小结 |
桐乡跟湖州相邻,历史上经济文化交往交流就很频繁,乌镇还长期隶属于湖州下辖的乌程县,曾经是湖州东部水乡的大镇之一。2014年分四次分别走了桐乡洲泉、崇福、乌镇、濮院等古镇,走拍古桥近30座。上篇涉及洲泉、崇福、乌镇三地的22座古桥。
1、5月18日,永安桥,坐落在洲泉镇区蔡家桥路,俗称蔡家桥。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
2、5月18日,祗园寺桥,坐落在洲泉镇区祗园路,是梁代寺院祗园寺的唯一遗存,也因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末填埋桥下河港时,曾有人主张拆毁此桥,但受到镇上一些老人的劝阻而未成。现在这座桥下面的河道早已成道路,桥身也湮没大半,但桥犹存,成了罕见的“地上桥”。桥上使用武康石,桥面呈弧形,具有宋元风格。
3、8月31日,司马高桥旧名南高桥,跨桐乡崇福镇古运河,现桥为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现在乌镇的古桥数量估计是江南古镇之最了,但大量的是由镇外迁建进来的,不是原来的格局了,石桥的密度超过了古镇实际生活所需。去乌镇是中秋节前的一天,有人如织,热闹非凡。我第一次我发现自己见了石桥没有了拍照的冲动,说实话,乌镇无论是东栅还是西栅都可以称得上是美轮美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完美”的。但是我还是提不起太高的兴致,或许是游客多,太过嘈杂,但更为重要的是行走在现在的乌镇,我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它不是真正的古镇了,里面真正的水乡小镇的生活已经被清空了。天南海北来乌镇看到的是包装过的所谓的水乡古镇生活,也许真的是梦里的水乡了。但对于一个在水乡环境下长大的我,这种包装过带来的强烈的不真实感,让我在乌镇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和不舒服。回来翻翻照片,很多有名的石桥我只按下一两次快门而已,镇西赫赫有名的通济桥居然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我老是在想这些原来不属于乌镇的石桥在原来的环境里会是什么样子的。对于乌镇的古桥,我忽然发现纪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图片引自网友无锡山水人家的博客)
4、乌镇东栅的仁义桥
5、乌镇东栅的逢源双桥
6、乌镇东栅的太平桥
7、乌镇东栅的仁寿桥
8、乌镇东栅的永安桥
9、乌镇东栅的挹秀桥
10、乌镇东栅的福慧桥
(此图片引自网友无锡山水人家的博客)
11、乌镇西栅白云桥(这样一座大桥就孤独在景区围墙边静默着)
12、乌镇西栅景行桥
13、乌镇西栅竹径桥
14、乌镇西栅显(?)家桥
15、乌镇西栅万兴桥
16、乌镇西栅的定升桥(西栅的核心所在,可惜桥也是外面迁建进来的)
17、乌镇西栅的福安桥
18、乌镇西栅的迁善桥
19、乌镇西栅的咸宁桥
20、乌镇西栅的仁济桥(本和通济桥一起组成了西栅最美丽的双桥,现在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了)
21、乌镇西栅虞奥桥(练市洪塘有虞奥村,这桥会不会从那边迁建过来的?不得而知)
22、乌镇西栅的翠云桥(其实里面还隐约可见另一座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