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渚乡间的二十四节气:小满

标签:
节气丰收小满休闲 |
分类: 环渚乡间 |



5月21日为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同“惊蛰”、“清明”一样,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令。“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其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较茂盛、丰满了,以麦类为主的夏收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到最饱满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具体地说: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 《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诗中写道:“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意思说,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如今,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欧阳修还有一首五绝《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巩丰《晨征》:“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小满时节,除东北和青藏高原未进入夏季以外,为“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的真正物候之意义上的夏季开始。据我市气象部门说,今年是5月20日入夏。从气象意义上说,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就进入夏天了。根据气象资料记载,我市入夏最早的是1988年,4月29日就入夏了。不过也有比较晚的年份,其中1985年一直到6月14日才入夏,多数年份入夏是在5月20日前后,就是说湖州地区恰好是在小满节气前后人夏的。“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早些年,早稻已进入分蘖后期或拔节始期。小满前后的主要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因此防热防湿显得极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此外,小满前后,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要特别警惕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之说,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今年广东广西的大暴雨应征着这一说。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下,犁耙高挂”,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而“大落大满,小落小满”的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将来越是大丰收。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宋赵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其中的第三十二首写的就是小满多雨天:“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宋王之道《遣兴》诗里也写到小满的天气特征:“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时拉开,是农民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在江南地区有“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宋邵定的《缫车》写的就是蚕农缫丝的情节:“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捲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称著的江浙一带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及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这个节日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筵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是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的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门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小满时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草香。民谚有:“麦前不锄地,麦后草来欺。麦前锄上三遍地,麦后雨多沉住气。”田间地头、沟渠溪畔,辛勤的农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忙碌着,或劲挥锄头,挖渠引水;或银镰轻舞,除去杂草。早七点就已经是日上三竿了,站在太平桥上一眼就看到了很几个农民在整理地块,种菜除草。这里有我认识的去年收割黄豆的老肖,他是肖家兜为数不多的姓肖的,这次他在给新播种的苋菜浇水,他说苋菜不长虫好管理。还有最最勤快的种菜老太,交界桥南的油菜地就是她的,她笑着对我说,好久不见,上次见你是谷雨吧。在肖家兜、天子圩越老越的农民认识了我这个拍节气的城里人。对于小满,古人的麦秋用的真是妙极了,除了麦子,蚕豆和豌豆也都到了收割晾晒的时候了,环渚乡间虽然不见麦,但路边金黄的野麦草也有一丝秋意,印证着麦秋。行走环渚乡间放眼望去,当然更多是我是满眼浓郁的绿,柳树桑树成片若天边之绿云浮动,河面的浮萍还在继续疯长。城边的环渚农民几乎不养蚕,看到这么好的桑叶没有人采摘,从小在蚕乡长大的我,还是深以为可惜。但终于在交界桥边遇到一个四角庄在剪桑树条的农妇,家里养了半张蚕种。交界桥上又遇到了养鱼捕鱼的老金,他正认真盯着水面看,我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原来几条大头花鲢在水面砸吧呢。老金说,这是隔口花鲢,去年留下来的,养的很大了,如能捕上来可以卖个好价钱。而江南的苦菜已经老了,花谢了,种子都开始飘零了。
小满不像冬至、清明等节气那样为人熟知,但它以特有的方式和哲理,释放着它特有的韵味。夏天来了,人们的心情消沉而浮躁,没有欲望的人生,可能了无新意;欲望过于强烈,又恐贪婪伴随。让我们掌握一个小满的尺度,活得朴素、从容、平和,遂有一种知足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