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渚乡间的二十四节气:立春

标签:
马年节气春天休闲 |
分类: 环渚乡间 |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今年的春节真的是温暖如春,气温飙升到20多度,初四终于迎来了降温。2月4日是立春,起床一看,白云低垂,远山清晰,是个好天光。一扫前些天的雾霾,变得很是清新。于是就急匆匆抓起相机往环渚乡间赶。仔细想来自从去年秋分日开始走环渚乡间拍24节气起,就没遇到过好天气,不是雨天,就是雾天和霾天,弁山就从没清晰地呈现过。立春日似乎为奖赏我,空气真的是少有的通透,加上没有了夏日时候荫翳的遮挡,从很多角度开始眺望黛青色的弁山,山顶之上是蓝天白云。严格来说立春时节还是冬季,但由于前些天的温暖,这个立春真的有点春意了,远远望去,杨柳枝条明显变软变得柔和了,隐隐地透出一点点绿意,走近了仔细查看,原来杨柳真的已经抽出嫩芽了,加上路边的几株菜花,抬头看看风轻云淡,春天真要来了?也是心情大好,脚下的步子也变得轻快起来了。那群野鸭还在交界桥边的水域游弋,跟上次不同,不时交替发出愉悦的鸣叫声,偶尔高兴帝飞掠过天空,更多时候安详地顺着水流自由地飘着。
难得的好太阳,天字圩屋前廊下,人们有趁着春节清闲走亲戚的,有朋友们间闲聊叙叙旧的,也有一家人在一起乐呵呵看孩子玩甩鞭炮的。村子很多人都认识我了,很热情地打着招呼,我抽到了烟,吃到了糖。我说我已经是半个天字圩人了。安乐桥边人家新贴了春联:车水马龙一路景,花香鸟语大地春。横批:龙马精神。主人很骄傲地告诉我,这是杭州回来过年的孙子写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总是很勤快的,交界桥东我就遇到一位老人已经收割了满满一大担青菜,在天字圩东我遇到了开着电瓶车去地里的农民。
立春日春意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