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山秋残

标签:
秋色古村落钱玄同休闲 |
分类: 湖州村落 |





鲍山是西塘港(即现在东苕溪导流港)西岸的一座小山,正东隔河相望的是黄家山(钱山)和钱山下村,正南是金盖山,正西是道场山,正北是九里山(先已经被开发推平了)。是一处群山环抱的好去处。由于距离恰当,也是眺望湖州城南名山金盖和道场的好去处。鲍山村沿着鲍山东南山脚,沿水路向南铺陈开去,分为鲍山村本部(小港里、朱家浜),村南是一处十字交叉的水口,其西为西康坞,其东为东康坞。现在的鲍山村被并入道场浜行政村了。其水来着西部的道场山,水质极佳,绿波荡漾,清澈可人,时至今日依然如此。我于2011年9月初秋和2013年11月深秋,两次造访鲍山村,每每为鲍山村的环境和水质打动。在古代,群山环抱,大树簇拥的鲍山村是隐居耕读好去处。我和朋友感叹说,真要找一处情景之处修身养性,鲍山是一处极佳的选择,开门开窗见青山,清泉长流绕村郭,两次去鲍山,都是深巷闻犬吠,水上漂麻鸭,安静宁静仿佛与世隔绝,但与繁华的城市只有10分钟的车程。尤其是村南水口胜利桥与团结桥双桥处,登桥眺望金盖道场四时风光尽收眼底。到了鲍山我忽然明白了钱玄同晚年对鲍山的遥念和怀想是多么地正确。
关注小山鲍山最早是因为它与钱玄同钱三强父子的关系。1937年,50岁的钱玄同,拖着疲惫之躯,在北平给老朋友周作人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近来颇想添一个俗不可耐的雅号,曰鲍山病叟。鲍山者确有此山,在湖州之南门外,实为先世六世祖发祥之地,历经五世祖、高祖、曾祖,皆宅居该山,以渔田耕稼为业,逮先祖始为士而离该山而至郡城。故鲍山中至今尚有一钱家浜,先世故墓皆在该浜之中。”写这封信的那一天,正是钱玄同五十岁的阴历生日,此时的钱玄同身患多种疾病,抱久病之躯的他南望故乡,环顾左右,不由得想起了先世和家族。在与故乡、祖先和家族的沟通中,钱玄同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寻找着心理的安宁与情感的慰藉。可是,还来不及回去,2年后钱玄同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52岁。
前些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候,在鲍山村发现了一幢据说是“钱玄同祖居”的老宅。虽然村上的老人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整个村子里只有钱家祖宅还有点昔日样子,现在是人去房空,日渐败落。但因为它跟钱玄同钱三强父子的关系,村里人告诉我常常有人看有人拍照,他们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要收钱了。一个村子一座破落的房子可以因为一个家族的名人而流传千古。鲍山的灵秀和大气似乎在冥冥中也给了钱氏父子以力量,在鲍山游走我总觉得这个灵气十足的村子跟钱氏父子很是般配。
深秋的鲍山更是别样的美丽。村东收割后的稻田坦荡地展露着油画般凝重的色彩,小山生长着各种杂木,呈现着丰富的色彩,走进鲍山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孤零零的一座小山,旁边的山都开石矿开掉了(其南的科山,其北的九里山),只有它还保留着。因为鲍山基本上一座土山,适合种树种菜,就是不适合开采。因此石矿开到鲍山北麓就戛然而止了,这是鲍山的幸运。从现有的交通交通来看,鲍山虽然离城里近,但交通主要依赖沿东苕溪西大堤的一条窄窄的乡村公路,所处地块又是水网交错,不具有现代产业开发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鲍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保持现有的乡村本色。这与对岸的钱山下相仿,使得像这样的乡村爱好者有了更多就近体验的机会。
一路走来,鲍山村随处可见大树,除了,树主要集中在山脚,如宝峰禅寺前大香樟,还有就是沿河边和河湾的两侧,双桥一带最为集中。盛夏绿意葱茏,深秋金黄灿烂。团结桥南的乌桕林、胜利桥北和钱氏祖居西河湾的榉树林都煞是好看。最重要的还有金盖和道场远山的背景,远山近水古树拱桥都相宜,加上滑过水面的麻鸭、水边的安静的垂钓者,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