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古桥石材辨之六:花岗岩(下)——紫红花岗岩(修订版)

标签:
文化 |
分类: 湖州古桥 |
竹墩寺前桥,乾隆戊申年(1788)重建。
诸墓村永安桥,嘉庆十五年(1810)重建。
和孚利济桥,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
长超良长桥,咸丰六年(1856)重建。
长超悦皆桥,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
紫红花岗岩与青色花岗岩系出同门,但使用时间更长,始于乾隆,盛于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后还零星可见,使用范围覆盖市区、长兴、德清,而且在桥上的适用性大,桥栏、台阶、桥面、金刚墙、拱劵,所造的石拱桥其色泽几乎可乱武康石桥之真,如独市的永宁桥、和孚的利济桥等。甚至梁桥的排柱和桥面纵梁都用到紫红花岗岩,但多数用于靠金刚墙的排柱和桥面中间的纵梁,如环渚的交界桥、安乐桥等。长兴洪桥的永福桥(道光十四年)和震泽桥(道光三年)比较特别,永福桥桥面纵梁均为紫红花岗岩,排柱用石比较杂,有太湖石,黄色和紫红花岗岩,其中最宽大的排柱是紫红花岗岩。而震泽桥排柱均为大型紫红花岗岩,还有雕刻有荷叶莲花字堂。再如:同治甲戊年(1874)重建的八里店戴南的油车桥的排柱也大量使用紫红花岗岩。
长兴洪桥的永福桥(道光十四年)
长兴洪桥的震泽桥(道光三年)
八里店戴南的油车桥同治甲戊年(1874)重建
大多数紫红花岗岩排柱如环渚安乐桥一样主要用在靠金刚墙的两侧的
古人喜欢使用紫红花岗岩一定意义跟它在色泽上类同于武康石有关。我们也最容易把它和武康石混淆,湖州古桥中很多紫红色花岗岩曾被误判为武康石,大大影响了对桥的准确断代。很多清中后期修建的桥由于使用了黄、紫红等多种花岗岩被认为用石复杂,屡经修缮,比如双林莫蓉的儒林环桥(道光二十二年),其实该桥除了少量太湖石外均为花岗岩石桥,只是大量使用了紫红花岗岩,使得金刚墙显得格外的斑斑驳驳。大量道光以后的桥上的紫红花岗岩被误认为武康石,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认为,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国力衰竭,不可能造出如此精美的石桥了,但恰恰是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后,湖州修和建了大量精美的石桥,紫红花岗岩的雕刻作品为很多古桥爱好者津津乐道,如下昂听月桥和和孚利济桥的狮子、儒林环桥的桥耳、环渚永丰桥和善琏章家环桥的桥心石等等。细细梳理,武康石和紫红花岗岩还是不难分辨的,区分的要点有:紫红花岗岩比武康石偏红,吸水性较差,武康石泛着淡淡的紫色,没有紫红花岗岩鲜亮,因为年代更久远更显沉郁,吸水性好,雨后发涩;更重要的是武康石为火山岩,表面密布细小的蜂窝眼,这一点最为明显,也是区分两者的最主要依据。
双林莫蓉的儒林环桥(道光二十二年)
双林莫蓉的儒林环桥的桥耳雕刻
环渚华丰永丰桥,道光八年(1828)重建,桥心石和桥耳雕刻
道场乡双渎村永寿桥,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桥面纵梁
上面为武康石,下面为紫红花岗岩,两者的确非常相似。但仔细看武康石色泽单纯,不杂它色,表面密布蜂窝小孔。但紫红花岗岩杂有它色,石材结构以晶粒和块状为主。
从已实地踏看的古桥情况看,紫红花岗岩主要与青色花岗岩、黄色花岗岩搭配使用,纯粹的紫红石桥比较少,也更加别致和珍贵。最早使用此类花岗岩为乾隆时期,如:伍浦村的大有桥乾隆八年(1743)重修,南侧边孔及中间桥孔西侧为桥面纵梁紫红色。荻港余庆桥乾隆十六年(1751),金刚墙、望柱及抱鼓石使用了紫红花岗岩;乾隆丁酉年(1777年)重建的伍浦安乐桥桥面中间纵梁为紫红花岗岩;竹墩寺前桥,重建于乾隆戊申年(1788),该桥的桥栏和部分拱圈使用的就是紫红色花岗岩,其他部分为青色花岗岩。
荻港余庆桥,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金刚墙、望柱及抱鼓石使用紫红花岗岩
伍浦安乐桥,乾隆丁酉年(1777年)重建,桥面纵梁紫红花岗岩
竹墩寺前桥,乾隆戊申年(1788)重建,桥栏、拱圈、金刚墙为紫红色花岗岩
使用紫红色花岗岩最普遍的嘉庆道光咸丰的桥,几乎所有的嘉道咸桥上都能见到紫红的影子。嘉庆年间的有:塘甸丁家港的永兴桥,嘉庆五年(1801)重建,桥栏、望柱及桥心石均为紫红;嘉庆7年重建的环渚交界桥,排柱为紫红;嘉庆十五年(1810)重建的诸墓村永安桥的拱券与桥面为紫红;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塘邱港桥边孔纵梁为紫红;嘉庆19年(1814)重建的埭溪月映桥,桥面横板有紫红……
塘甸丁家港的永兴桥,嘉庆五年(1801)重建,桥栏、望柱及桥心石均为紫红花岗岩
嘉庆7年重建的环渚交界桥,排柱为紫红花岗岩
道光的桥更多:潞村道光元年(1821)重建的化龙桥黄色中杂用紫红;善琏镇港南村宋古桥道光四年(1824)重建金刚墙部分为紫红;环渚华丰道光八年(1828)重建的永丰桥桥心石和桥耳(假天盘石)为紫红;道场乡双渎村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的永寿桥桥面纵梁、南侧排柱及少量金刚墙为紫红,因为桥面纵梁外沿刻有云纹,很长时间被我误认为是武康石旧物;长兴湖州交界的图影村永福桥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桥面纵梁为紫红;和孚的利济桥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整桥为紫红;道光十八年(1838)长超村水东浜自然村齐福桥金刚墙大量为紫红;道光庚子年(1840)重建的宜稼桥金刚墙大量为紫红;清道光念二年(1842)重建的儒林环桥金刚墙大量为紫红;射中的宝蓄桥道光癸卯年(1843)重建,边孔桥纵梁为紫红;清道光廿三年(1843)重建充满桥,桥面横板及桥柱为紫红;勤俭村塘前埭自然村总管堂前的隆兴桥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金刚墙整体为紫红;塘甸陆家圩的毓秀桥道光丙午年(1846)
重建,桥栏、望柱、横板大部分为紫红;下昂听月桥道光丙午年(1846)
重建,桥栏及望柱石除了覆莲望柱为武康石外均为紫红;新市镇白彪村后窑自然村的复兴桥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金刚墙、台阶石、桥面横板为紫红;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的章家环桥两端的引桥为紫红;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的双林西阳村的登云桥排柱和桥心石为紫红……
和孚利济桥,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整桥为紫红花岗岩
长超齐福桥,道光十八年(1838)重建,金刚墙和桥面为紫红。桥边的山体剖面中就有很多紫红花岗岩,说明石材有可能是就近取材的。
勤俭隆兴桥,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金刚墙整体为紫红
塘甸毓秀桥,道光丙午年(1846)
重建,桥栏、望柱、横板大部分为紫红
下昂听月桥道光丙午年(1846)
重建,桥栏及望柱石除覆莲望柱为武康石外均为紫红花岗岩
善琏章家环桥,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两端的引桥为紫红
咸丰时期,绝大多桥上继续大量使用紫红花岗岩:咸丰元年(1851)重建吴莲塘桥金刚墙及桥栏为紫红;咸丰二年(1852)重建的罗汉村蔡家巷的凤凰桥为整桥紫红;咸丰二年(1852)崇高桥的整副桥栏为紫红;咸丰二年(1852)重建的常乐安澜桥排柱为紫红;咸丰三年(1853)重建的旧馆太保桥排柱为紫红;咸丰三年(1853)东胜桥几乎整桥为紫红;咸丰六年(1856)重建的长超良长桥几乎整桥为紫红;咸丰六年(1856)重建的双林观音桥金刚墙大量为紫红;咸丰六年(1856)圣堂桥桥栏、排柱和金刚墙均为紫红;咸丰10年(1860年)重建的叶元桥的金刚墙和部分排柱为紫红……
下昂吴莲塘桥,咸丰元年(1851)重建,金刚墙及桥栏为紫红
旧馆北港崇高桥,咸丰二年(1852)重建,整副桥栏为紫红
旧馆罗汉凤凰桥,咸丰二年(1852)重建,整桥紫红
长超良长桥咸丰六年(1856)重建,几乎整桥紫红
双林观音桥,咸丰六年(1856)重建,金刚墙大量为紫红
石淙圣堂桥,咸丰六年(1856)重建,桥栏、排柱和金刚墙均为紫红
同治时期,虽然紫红花岗岩还在使用,但数量开始明显减少,典型的桥有:同治申戌年(1873年)重建的织里晓河东庆桥拱劵和部分金刚墙为紫红;同治十一年(1872)顺济桥几乎整桥为紫红;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的悦皆桥几乎整桥为紫红;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的思溪永福桥以紫红花岗岩为主。紫红花岗岩在桥上零零散散用到的持续到了民国,如思溪的万福桥(1914年),民国五年(1916)重建的德清白彪通兴桥等,但已经很少见到了。
织里晓河东庆桥,同治申戌年(1873年)重建,拱劵和部分金刚墙为紫红
菱湖顺济桥,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几乎整桥为紫红
长超悦皆桥,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几乎整桥为紫红
思溪永福桥,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以紫红花岗岩为主
思溪万福桥,1914年重建,排柱和桥面中间纵梁使用紫红花岗岩
清代晚期到民国,我国桥梁史上发生了一次技术革命,钢铁等现代材料开始使用,第一座铁路桥、第一座公路桥等相继诞生。但太湖南岸的平原水乡,似乎依旧延续着用传统方法造桥的历史,兴起了继宋元、乾隆之后的又一次造桥高潮,用湖州本地产的浅黄色花岗岩造出横跨苕溪诸水系之上的道道彩虹,真可谓:拱桥精致精美,如芳广塘桥、陈溇塘桥、白龙塘桥、安澜桥……梁桥气势恢宏,如幻溇古桥群的永安桥、明溪塘桥、埭溪塘桥……。虽然建在大河大港的很多桥被拆除了,如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记载的七孔将军坝桥、九孔的阜安桥,但就现在保存的数量与质量依旧蔚为大观。这些大型的的光绪桥和民国石桥基本上为单纯的黄色花岗岩。
镇西七孔埭溪塘桥,已列为省级文保
菱湖七孔将军坝桥,收录在《中国古桥技术史》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两书中
镇西七孔明溪塘桥,已列为省级文保
老传统造老石桥在湖州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代,织里潘塘桥村的蒋店桥题刻着“公元一九五一年里人敬立”,旧馆镇载旺行政村冯家巷自然村的安步桥刻着“公元一九五七年吴兴县重建”,而且桥名的刻法为左到右了,织里常乐村村心里港西自然村西北200米处的胜塘桥题刻着“一九五八年吴兴县造”。1960年代发明于江苏的双曲拱技术兴起后,湖州石桥建造正式退出历史舞台。40年过去了,很多双曲拱桥成了危桥,但很多的石桥依旧坚固地挺立着服务着我的乡亲父老,依旧人来人玩,甚至车来车往。
织里潘塘桥村的蒋店桥题刻着“公元一九五一年里人敬立”
旧馆镇载旺行政村冯家巷自然村的安步桥刻着“公元一九五七年吴兴县重建”
织里常乐村村心里港西自然村西北 200米处的胜塘桥题刻着“一九五八年吴兴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