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远方的上方》祝勇笔记--摘录2
(2009-08-19 22:20:34)
标签:
荐书旅游西藏文化笔记远方的上方摘录祝勇杂谈 |
分类: 荐书 |
继续走进祝勇的文字世界。来一一走进他内心对西藏的体味。
关于布达拉宫。
“我相信,高度对于任何一座伟大的建筑都会构成诱惑,使它不顾一切地爬升。从山底一级级升上去的石梯,下宽上窄的梯形宫殿,以及宫顶那组歇山顶式的金顶,使布达拉宫摆出一个类似于飞天的姿态,令人们确信这座沉重的宫殿始终不停地沿着时间的纵向轨迹向天挺进。我感觉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合作,它使我相信由时空共同指示的方向是我们的必经之途。”
“我相信在布达拉宫面前,所有千里迢迢的朝圣者都会百感交集,只是他们不会像我一样感到意外,因为他们每天都行走在通往天国的途中。他们与我们的区别之一在于他们从来不谈论“西藏”,尤其当它日益成为现代都市一股不可抗拒的时尚的时候。我并不讳言我的观赏者身份--我必将离去如同我必到来,也从不讳言“西藏”将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叙述的对象,但这一切在朝圣者眼中都显得微不足道,他们朝圣地途中聚集了无尽的苦难,这些苦难会轻而易举地瓦解一个见多识广的行者虚弱的优越感”。
“死亡犹如圆满的句号。灵塔是逝去的达赖在人间波流的最后故居--他们早已抵达了理想的国界,为了便于往来,灵塔的金顶,占据着布达拉宫的至高位置。排列有序,使孤立的句号连缀成神秘的虚线,如省略号,暗示着某些未曾表达的心灵密码。人们把他们供奉于空间的最高处,不仅是为了确保这座宫殿获得神的庇护,同时为了使他们免于时间之海的淹没。布达拉宫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墓碑,它标明死亡的尊贵和生命的卑微。。。。空间以它的最高形式进入时间,在它们的交叉点上出现的是墓碑。通过把时间凝固在空间里,墓碑表露了生命对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的抵抗。墓碑在它永恒的空间里,为消逝的时间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同时,又像高耸的桅杆,预示着未来的前进。它们让我们相信那些如泡沫般消失与尘世的身影,正在天空中济济一堂,在死神背后,他们正在进行盛宴,并且欢乐地舞蹈和歌唱。”
--------------------------------------------------------------------------------
本人注解:我承认我很“铁齿”。
上一篇博文中还很不屑地说,不会“矫情地”在摘录后面写下自己的话。但这篇就忍不住了。嘲笑我吧嘲笑我吧~~
看了很多布达拉宫的文字,很多浮光掠影地酸词。在我外出行走的时候,因一个人的时候比较多,不需要太多敷衍旁人的语言空间,有时候乱想很多东西。我常常困惑于作为一个traveller的尴尬。我们是观赏者,是路人。我们对逗留地点的理解,是无法同当地人一样,是流淌、根植于血液里的一脉相承,很多时候,我们的见解来自对传说的抄录,我们歌颂,我们憧憬,我们怜悯,我们施与受。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最恨现在有些衣着完整的,户外行头武装到牙齿的“驴子”们,特爱长枪短炮地到处拍,尤其是拍当地的贫瘠的老人,小孩,僧侣,尤其是当他们的淳朴的茫然的神色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疯狂痴迷,尤其可恨的是不准拍摄的寺庙室内,也以偷拍得到珍贵的佛陀图片自喜不已。是,他们给你留地址了!你可以给他们寄照片了!SO WHAT??以你们的猎奇换取对他们的打扰,这不是平等的沟通与尊重。
谦卑和沉默,是旅者最应具有的姿态。
我们什么都不是。不过是生命旅途上一次次的出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