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琨——万氏家族之儒宗

(2014-12-28 09:22:01)
标签:

潜江历史名人传

文化

翰生

历史

分类: 九、潜江历史名人传
                                   万琨
                     ——万氏家族之儒宗
                  《潜江历史名人传》之七十一
                       作者  郑家荣
          声明:原创之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或刊用。
                             
   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潜江县志续》(卷之十七,以下简称《县志续》)记载:万琨,[清]潜江人,字剑光,号月峰,上舍生(古时候将入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分为外、内、上三等舍生,初入学者为外舍生,经年、月考逐渐升为上舍生)。他虽饱读经书并入了太学,但并没考取举人或进士。嘉庆元年(1796年)即仁宗帝登基,他获得了一次入仕的机遇,被荐举“孝廉方正”(相当于进士),这是清朝特设的一种取士方式,即每遇新皇帝即位,将由各省、府、州、县、卫荐举一至二位有文化的“孝廉、贤良、方正”的人士赐官服,报朝廷备用,取中后可授知县、同知、州判之类的官职。嘉庆十二年(1807年)“恩科赐副榜”。不知何故,万琨“备用”到82岁而辞世,也没被授官职,却以教书育人之儒业终身。
   本文所写的万琨就是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现代文坛巨匠、戏剧大师曹禺的第七世祖。从清光绪《潜江县志稿.氏族》(以下简称《氏》)得知,万姓是潜江的名门望族。其中写到“万姓受氏自春秋毕万始。明季始祖邦自江西南昌县迁潜,至今十有三传。七世恩赐副贡锟,精敏好学,为一时儒宗”。从其它史料进一步弄清楚了,明朝万历年末,天下攘攘,战乱频频,江西南昌府九龙街石门限万庄有一位叫万邦的武官,他厌倦了戎马生涯的日子,宦游到湖广安陆府的潜江县,看到这里林木葱茏,土地肥沃,河渠纵横,舟楫便利,即定居潜江县城西北面的马昌湖边(今园林城区北门妇幼保健医院一带),娶当地杨氏女为妻,生儿育女有了潜江万氏第七世万琨。
                               
    潜江城区的万氏家族由武转儒起始于万琨。他虽然有了入仕资格,但朝廷没有授官予他,他的满腹经伦只得靠设学堂传授于人。《县志续》载:万琨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等理论的熏陶,严于律已,注重修身养性,“寡交游,终日端坐如塑”,形成了十分端庄严谨情格,他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并按儒家学说形成了自已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如他对“富贵子弟,必使习勤苦,知稼穑艰难”。并常常说到“子弟成败,关乎蒙养”,也就是说读书人读书不能仅仅只是为了登科入仕,要注重“诚敬、孝悌、廉耻、名节”等德性修炼,并贯穿教学始终。他在对学生施教过程中做到有教无类,分类施教,对聪颖者“不致流为狡诈”;对愚鲁者“亦可勉为善良”。在他的教授之下,他的学生和“里中少年,必正衣冠而后过其门”,成才者辈出。
    万琨不仅仅用儒家理论教化其学生,还将孔孟的仁义道德,孝廉名节等儒教学说的编印成《感应篇》教化民众,劝戒世人,使之成为当时有名的“好善之士”、“儒行之宗”。时任知县陈焕世(字唐园,进士,福建惠安人)听说万琨高尚德行之后,经常在公干之余走出衙门,徒步来到了万琨授课的学馆之中,拜访万琨并与他讨论儒家的仁义礼信等问题。万琨讲到为官者当依儒家教义,经世济民,为民请命,慈悲为怀,最终都归结到人要有“德行道义”,除此没言及其它。陈知县听后很受感动,他很长时间,在很多场所都讲到:万琨乃“此今之澹台子羽也!”。即陈知县对万琨的道义品行十分佩服,将万琨比作春秋战国时期因长相丑陋,被孔子瞧不起后成宰相的澹台灭明(dàn tāi 澹台,复姓,名灭明,字子羽,后发奋求学,严谨修行,任了宰相,并成为门徒如云大学问家)。
                               
    万琨不亏为孝廉方正之士,以仁爱、友爱为立世之本。《县志续》记载有两件事:一是,县城有一所房子,“屡易主,多有为祥”,万家买下后,万琨“恐祸及兄弟,自请居之”,当他住进去不久,墙壁突然倒塌,好在万琨和妻小安然无羌,后来他请来巫师施驱邪术,一家人得以安住。二是,万琨母亲去逝后,送葬于天门的龙尾山,灵枢在行进中停下歇息时,忽然见“二白兔突出柩前,竞逐及窆(biǎn 。埋葬)所而没”。有人问到,兔子以胆小而闻名,它们为何能在鞭炮锣鼓喧天的送葬队伍前互相追逐呢?后来人们得出了答案,实为万琨的孝悌而感动。
    万琨处事公正,品行高尚,倍受里人尊重,年近80岁时,县里修文庙,大家请他出山做督修。他不花费修庙所筹集到的额外一分钱,“自备糇(hóu。干米食)粮,筹费于乡”,乡邻们被这位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的德行所感动,纷纷解囊捐资。因有万琨出面,没费多少时日修庙资金即筹齐,文庙在他的督修之下也如期竣工。正当庙宇要竣工开光时,他自感死神已向他走近,自已无力抗拒了,于是“卒之前夕,结算工料帐,评阅孙辈课艺毕,书贵遗嘱。次日早起,端坐而逝”。
     《县志续》称万锟为“儒行之宗”是这样写的:康熙《潜江县志》称赞莫汝嘉(前面有传)“精敏好学,简身直方,训子孙以礼让,为一时儒行之宗,尚矣。继起者,其惟万公锟乎”。潜江城区的万氏家族自万锟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人才辈出。万锟次子万廷琇,号云槎,任直隶州州判;孙万时喆(zhé),号槲(hú)历任徐闻、龙川知县,官至广东德庆知州 ;曾孙万际云,榜名骏,甘肃知县;曾孙万夔,陕西淳化知县,等等。
    《氏》也记载:“已故世(指万琨)传儒业,掇科名登仕版者不一而足。先世居北城亚侯街(亦称衙后街)其居北城门外者骏(万际云,榜名骏,曹禺曾祖父)之孙德尊(即曹禺父亲万德尊)等,履洋饷学,具有壮志”。
    一代儒宗万锟,生前没有官封功名记载,死后因其孙万时喆任龙川知县等职,被敕赠文林郞(七品),夫人郑氏亦被敕封儒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