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潜江是关羽安营扎寨屯兵点将的好地方
《潜江名宦乡贤徽》之三
注:原创之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或刊用。
郑家荣/文
(一)
康熙《潜江县志》(卷之八.风土志)古迹篇中记载:“侴潭城,在县西南八十里棠林冈侴潭铺。汉关帝屯兵处。今遗址尚存”。“四营台,在县西南三十里,关帝屯兵处”。清未潜江的最后一名进士甘鹏云老先生在他所著的《潜江旧闻录》(卷之八)写到:“潜江有汉寿亭屯兵故迹二处,一曰侴潭城,在县西南七十五里棠林冈、侴潭铺。一曰四营台,在县西南三十里,至今遗址犹在”。
东汉未年,潜江还没有设县,属荆州(府址在今江陵)。那时的荆州所辖地域十分广阔,包括长沙、零陵、武陵、桂阳等四郡都在其管辖范围。现在的潜江相当于古荆州的郊区,是古荆州的核心地带。
侴潭城、棠林冈,确切地说是一个地方。2013年9月17日,我在市人大预工委主任张军、浩口镇长朱红岩等人的陪同下,踏访了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即现在的潜江浩口镇田湖村二组一片水稻田的高坡处。当地老人介绍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塞”大搞土地平整前,这里是一个一百多亩地的高台。听祖辈人说,这个地方叫棠林铺,是关羽筑城屯兵练兵的地方,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将军台。我仔仔细细观察其地理位置,它的西面约3公里是荆州的丫角和两市交界的总干渠,西北面约4公里是长湖,北面约2公里是田关河,东南面2公里是318国道。而现在的总干渠、长湖、田关河都是在古时候汉水通往古荆州,流经侴潭城(现田湖二组)必经之水道。同时,我还认真看了一下这个高台的土壤,四周的农田都是湖积而成的黑土,而台基上看上去掺杂着很多黄土,也就是说这里是运送客土筑成的。另外,我们还在田湖六组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群众清挖河道时,挖出的很多古石板、石柱、栓马桩等堆放在河渠旁边和路边,其中有一块石板上还清晰留着篆体“长发剅”三个大字。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曾是关羽进驻侴潭城的官道,也是他练兵、放马的地方。
我问这侴潭城、棠林冈地名的来历,大家也说不太明白。“侴”字,我查遍了《现代汉语辞典》及《辞海》、《辞源》等工具书,一个字,姓,除此再无他义。这是一个很少见到的姓氏。目前潜江已无此姓后裔,不知潜江的褚姓是否从其演变而来。就“潭城”而言,依字面意思,即水围着的城郭。应该说东汉未年,这里是四周有水护着的一个城郭。棠林冈,人们还说得清楚。据说,棠林冈最初的名字叫“棠棣冈”。东汉未年,这里是一片高坡地,长满了棠棣树。从现在的荆门的沙洋、潜江的积玉口、王场有接汉江的两条古河道流经此处,这里是荆州连通现潜江、沙洋、天门、京山、钟祥的等地的必经水路,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一座繁华的城镇,所以叫棠棣冈。这个地名三反四复,且叫起不也不顺口,说起来,还是东汉未年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关羽造成的。
(二)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乘刘备起兵不久,还没有形成气候,暂投靠荆州牧刘表的门下屯兵新野时,即带兵南下先夺新野,再欲夺荆州。刘备从新野一路南逃,幸亏关羽率一路水军由汉(江)水驶入江津,救起了刘备。刘备即求助于东吴的孙权,并联合孙权击败了曹操,占据了荆州。孙权、刘备联合取得荆州后,刘备即找孙权商量说:我起兵不久,暂无根据地,当我得到了益州(四川等地)后,便将荆州归还于你。孙权同意了。于是刘备带着军师诸葛亮及虎将张飞等向西南进发。
刘备巧取荆州后,交关羽镇守,他在带队向益州征发前,诸葛亮对此颇有些不放心。于是,诸葛亮反复告诫关羽,你要守住荆州,必须在荆州城外七十里以外的水陆要道处筑城屯兵,形成荆州城的护卫屏障。并明确交代关羽,要他在“棠棣冈”这个地方建一座能攻能守城池。刘备、诸葛亮他们走后,关羽心想,我有青龙偃月刀,曾擒于禁、斩庞德,过五关斩将,威震华夏,谁敢来冒犯不我,那是找死。他把军师临行前的交待的布阵防守之策没当会事。
关羽好大喜功,他一心想的是北渡汉江,早日击退江北的曹军,攻占襄阳,扩大地盘,给大哥刘备一个惊喜。于是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带领将士到四营台(今潜江后湖关帝庙一带,即县志上所说的“县西南三十里”)点将练兵。他想练好兵后,从今潜江王场一带渡江北征曹操。关羽专注练兵北征时,将诸葛亮要他在棠棣冈筑城设防之事交给一个办事十分马虎的属下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办理。军事防守之城,应该是用砖头或夯土垒成的,麋芳却安排士卒和民夫大量砍伐当地的棠棣树,筑了一座像拦阻猪狗鸡鸭的篱笆城。后来诸葛亮知道了此事,十分恼火,并派人火烧了这座假城,交由关羽重修了一座土城。
新城修好后,关羽要随从拿来文房四宝,恭恭敬敬请诸葛亮为这座新城题名。诸葛亮看了城池周围河水环绕,东边还有一大潭,问了当地风土人情,得知修筑此城一侴姓大户人家出资最多,加之这里又是古楚国的拱卫之地,侴与楚又谐间,于是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侴潭城”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对于大量砍伐的棠棣树,诸葛亮安排属下采取培土、抹泥等补救措施让其再生。新芽虽然长出来了,但名贵的棠棣树却变成了结小圆果的普通棠梨了。由此“棠棣冈”也就变成了“棠梨冈”,后棠梨成林,又“棠林冈”了。又因诸葛亮题了城名,此处也称“侴潭城”。
曹操惧怕关羽。关羽据守荆州,有了侴潭城这些护卫屏障,曹操的军队细毫不敢进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认为许昌离关羽太近,曾建议汉献帝从许昌迁都,以避关羽其锋芒,因司马懿反对才作罢。
早期建城只是为了曹魏军队,但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得知刘备已夺得了益州,要求取回荆州,但以刘备为首的蜀汉集团的却失信承诺占着不还了。孙权又向刘备宣战武力夺回荆州。这时关羽在荆州腹背受敌,但他也很大意,对孙权派来夺荆州的一名无名部将吕蒙根本不放在眼里。建安二十五年初(220年)关羽对吴军想从江南面的公安等地进攻荆州毫不在意,却率兵去围攻曹军所坚守的襄阳城。守襄阳城的主帅徐晃待曹操的援军一到,即出城应战,关羽不得不败下阵来。这时,吴将吕蒙派兵乘机偷袭荆州城,守城的麋芳(刘备的小舅子)不战而降,关羽率兵退至麦城(楚昭王所建,在今当阳东南),他在率军突围至临沮时(今湖北襄阳南漳县一带),和长子关平一同被杀害,并身首两处。
(三)
关羽虽然大意丢失了荆州,大意丢失了自已的性命,但关羽忠义神武,仁勇精诚,护国保民的精神却被历代帝王将相和广大民众所传诵。他的死敌曹操曾因暂居其手下,阵前杀了颜良,解白马之危有功,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刘备汉中称帝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后为不少帝王褒封关羽为“关圣大帝”、“协天大帝”、“武圣”等。民众称之为“关公”、“关老爷”、“关财神”,全国各地到处都建有供奉关羽的庙堂。据康熙《潜江县志》(卷之六.庙祀)记载,除了棠林冈、四营台关羽留下宦迹的地方建有关公庙外,“邑境内立庙祀(关)帝者凡数十处”。另据载仅县城内就有两处,一处在“县治十字街东”;一处在“县西北忠义铺”。
潜江的侴潭城、四营台虽然渐渐湮没的岁月的侵蚀之中,但关羽忠义勇武和护国安民的光辉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潜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被民众世代传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