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记约见谈构建大城市城市规划修编工作

(2008-11-02 09:14:56)
标签:

工作日志

生活记录

杂谈

分类: 六、工作手迹篇

             书记约见谈构建大城市城市规划修编工作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日记之二

                                2006918 周一晴 书记办公室

今天市委书记约见我,要谈谈95日他对规划、城建工作调研提出“按大城市思路搞规划,建跨河新区”观点后,社会及部门的反响,以及我对这一观点的看法。书记的秘书给我们到了茶就出去了。这是书记第二次专题与我谈到此问题。我感觉他提出的这个课题太大,太难回答了。但我不能不谈出自已的观点。于是我展开了专此带来的03版城市总规,敞开思想谈我的想法了。

    一、“按大城市思路搞城市总规修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统一认识很难。

   省政府批准的潜江市2003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的确写到了“2020年,潜江规划市域总人口是120万,其中城区人口超过50万,将进入大城市规模之列”。国家规定50万城市人口是大城市的规模,并没有说这就是大城市。

   首先按城市级别,我市是一个副地级城市,中等城市都还称不上,现在一下子提建大城市,人们可能会说我们好高骛远。

   第二,按城市人口的正常增长幅度,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要达到50万人也有难度,除非潜江未来几年上一大批工业项目,带来人口巨大机械增长。就是中心城区总人口超过了50万人,也不一定就能称大城市。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具备此人口规模的城市不少,他们也并没称自已是大城市。

   第三、从我侧面了解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对建跨河新区持异议。很多人认为应该集中建城南新区,要统一大家的思想工作量非常之大。

   第四、城市总规修编,省建设厅这一关难过。目前省建设厅有关领导是不主张我市总规修编的,说服工作将做得很艰辛。

   二、我市城区是座星式组团城市格局,虽然为建跨河新区构架提供了条件,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我市城区分为东西城区两大块,中间有一条汉江相隔,潜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周矶办事处相间其中形成了星座是式状态城区。东城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核心区,城市人口约26万;西城区是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总部所在地,总人口16万。东西城区相距约15公里,中间作为未来的城市新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启动和实施新区建设困难的确很多。除了上述困难外,还有下列问题。

   第一,   规划编制、审批至少要一年以上。同时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工作必须同步起动,而土地利用总规修编,要等到国土资源部批准,这个时间很难掌控。

   第二,   就是规划批了,新区建设要巨额投入。只说新区近期(10年)按10平方公里建设,至少要12亿元。城建靠市财政直接投入不现实,“四大家”要统一思想,支持城投公司的土地储备和融资方案的实施。

   第三,   目前用地计划太紧张,工业、招商项目用地要优先,城建用地很难排上队。

   第四,   要江汉油田与我们统一思想,共同各自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向新区发展。

三、本人建议

    我同意书记的出的按构建大城市,建跨河新区修编城市总规的意见,几点建议如下:

第一,   最关键是统一“四大家”领导思想,对建跨河新区要形成共识。

第二,   可先请权威部门进行“潜江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   可安排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先期开展调研论证

书记认同我的大多数观点的同时,指出:

一、既然省政府报国务院早就批了我市未来大城市了规模和发展方向,我们就应该组织实施。规划批了三年,没有实际行动,这是落实不可的表现。规划总是要有人去做,大城市建设可慢慢来.

二、我说的构建大城市,是指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建成区形态,与城市级别无关。

三、你作为分管市长,要支持、要态度明朗。你刚才讲的这些困难是客观实在的,但你把困难、问题看得太严重、太多。

我近期正准备安排成立五个课题组,就大城市规划修编、园区规划等问题开展调研。你抓时间紧带队外出学习考察,形成报告,学习那些发达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对统一大家思想有好处。对潜江发展战略规划及总规修编问题,你们抓紧与同济大学联系,我的意见请同济大学这样一流的规划单位做,做出一流的规划。

看来书记对按照建大城市思路实施城市总规修篇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态度是坚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