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复线工程初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郑家荣/文
今天5:30就起床,6:00出发,乘车赴省城参加“318国道潜江园林至周矶段复线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议”。
8点不到我赶到了省公路局隔壁的武汉宝丰宾馆。主持今天评审会的是省发改委重点处负责人,参加会议的有省发改委重点处、交通处,省交通厅基建处、计划处及省公路局负责人和专家。我市发改委、交通局及318国道复线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我代表市政府参加会议,一方面是听取专家意见,另一方面就有关问题要在会上与评审单位及专家交换意见,同时还要作表态性发言。
8:30评审会在宾馆13楼会议室准时开始。省高科技交通工程咨询公司尹其潜高工主持专家评审会;武汉公路勘察设计院汇报初设方案;省交通规划咨询院汇报咨询情况。
我市作为“武汉‘8+1’城市圈”的8个城市之一,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318国道穿越城市繁华的中心区,形成了国道交通瓶颈,并存在很多交通隐患。同时,随着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提出的“向大城市目标迈进”、“打造中部经济强市”、“加强东西城区对接,服务江汉油田”等战略目标的实施,改建318国道,绕开中心城区势在必行。
这次规划的318绕城复线,经城市北面,穿潜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跨东荆河,接安远大道,再上318国道。建这一复线建成,对带动中央企业——江汉油田发展,推动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
省发改委在2006年就以[2006]1108号文批复了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008年又以[2008]423号文批复了《工程可研报告》。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局等部门还批了一系列相关文函。中国的工程立项审批真难。至少在湖北我切身感受到这类工作推进难。各个部门都有法规、都有狠,一个科长发话你可能要跑几个月。有时一个部门的一个环节半年也跑不定。这个项目是湖北的“十一五”交通规划盘子的项目,“十一五”已过去了近三年,我们先后专人、专班跑了两年多,才有了今天的“初设评审会”。
318国道复线工程道路设计级别是国家一级公路,整个工程路线长20.6公里,路宽24.5米,占地1093亩,工程预算造价3.9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907万元。
专家们在评审中对初设方案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如工程材料涨价了,造价与工可没有增加多少不正常;从线型走向看这是一条公路与城市相结合的一条道路,中间设两米宽的隔离带不科学,可取消隔离带,划双黄线,形成双向六车道;桥宽要与路同宽;环评评、土地预审、防洪影响等材料还要补充等等。
对此类问题设计单位,咨询单位都说不清楚。因为我们是借国道工程建城市干道。省交通部门投资补助政策是明确的,即每公里省里补助400万元,剩下的全额地方负担。也就是说该工程省里补助总约9000万元,总剩下的全由地方政府筹资投入。
“交通干道与城市道路的结合”,专家们此时说出了我们想说不能说的想法。我们打算在工程实施时,东荆河桥东路宽按60米红线建设;东荆河桥西(即新城区)按100米宽红线建设;大桥面宽是双向6车道(25.5米)。整个造价预计是7.8亿元。这是我市城建、交通单个工程投资最大资的工程。
省发改委交通处、重点处的负责同志分别讲到:要实事求是,说明情况,避免初设与实施出现大的差异。如是我发言如实的陈述了我市将交通干道与城市道路去建的想法。这时,省交通部门的专家有的同志都持不同意见,认为借此修城市道路有背初衷,若干年后又成了瓶颈,城市道路要重新搞工可、初步等。
我说:此项目从提议走到今天历时2年多实在不容易,不能再回到原始点了。我的建议,交通一级公路的设计不变,请专家们理解并通过,作为城市道路扩宽的非机动车道、花坛、人行道、绿化带等到配套工程,我们另按程序完善相关立项报批手续,资金地方政府自筹,工程分期施工。
大家认同了我的意见。最后终于通过了初设方案的评审。
剩下的就是施工设计、工程招标了。未来的路还很长,事情更多、更难。工程期限规划三年,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等,每一件事都不会轻松。
2008.8.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