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香港应善良基金会的捐赠活动

(2008-03-21 19:15:33)
标签:

生活记录

感悟随笔

杂谈

分类: 六、工作手迹篇
          参加香港应善良基金会的捐赠活动
                        作者 郑家荣
   市外办李主任前几天多次给我联系,要我无论如何挤出时间参加3月19日香港应善良基金会在我市举办的捐赠活动。我对慈善事业很热衷。我市的慈善总会是我在2006年约请原市政协主席黄际纯同志组建成立的。黄主席任会长,我还是一个名誉会长。我愿意出面向企业、向社会做慈善募捐工作,但不愿意参加类似“施舍”的捐赠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我分管的城建、国土、规划、环保等工作任务的确十分繁重,忙不过来,另一方面觉得在大众广庭之下,特别还有电视、报纸等媒体到场掺合,总感觉有“作秀”之嫌,同时我面对那些贫弱的受赠者,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感。
   但这次的慈善捐赠活动,我从礼节上不能不去。据外办李主任介绍,这次捐赠活动,是97岁的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先生,闻之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一遇的雪灾后,对湖北灾区人民的一次捐赠,他委派应善良基金会上海办事处的曹翔生先生前来办理。同时,陪同曹先生来潜的还有省外办副厅巡视员曾照祥等同志。看来我若不出面无论从那个角度都说不过去。
    上午我开完了2008年度城区路网等市政设施维护管养专题会后,9点30分赶到了捐赠活动的主会场,竹根滩镇影剧院。我趋车到达时,受捐的近千名群众已从四面八方赶到了破旧的影剧院入座。仔细看上去,在座的都是面容憔悴,衣着陈旧的中老年人。看到我们这块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土地上仍然有那么多贫困需要救助的群体,作为市政府班子成员的我,心中多了几份自责和凄怆感。
    今天受捐的物品价值不太高,每人发的是一件印有“应善良”标牌的毛衣和一条围巾,合计价值约60元人民币。但这些群众为了这份赠品很早就从三里八里之外赶来了。一方面说明贫富悬殊在农村愈来愈大,贫弱的群众需要这些物品,另一方面说明消除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任重道远。
    捐赠活动9点40分正式开始。照例是曹先生、曾先生讲话,我也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香港同胞送爱心的义举作答谢讲话。再就是受捐赠群众代表上台领物品。受赠群众是纯朴虔诚的,上台领赠品的群众代表接到赠品后,他们都握住我们手都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香港同胞!”
    后来,我又陪曹先生、曾先生等一行到竹根滩镇福利院,市中心福利院对孤寡老人进行了捐赠慰问。
   11点30分捐赠活动结束后,我仍感到有种“作秀”感。捐赠本身是必要的,是十分有意义的。慈善事业的推进,需要一定的形式,唤回公众的参与。据悉靠服装起家的香港同胞沈炳麟先生,他十分热衷于慈善事业,近5年,他在国内慈善捐赠总额已达3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捐赠建了1700多所小学和医院。其中,在湖北就捐建了47所小学和医院。
   沈先生的这种爱国之举的确令人感动。但捐赠活动象这样兴师动众,组织上千人到剧院集中受捐,我认为这是人力、财力的浪费。我想沈先生的初衷不一定是这样,可能还是我们的组织者搞形式、“作秀”搞过头了形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