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东荆河水华事件的回放与反思
作者
郑家荣
http://t3.baidu.com/it/u=1257832674,684160880&gp=4.jpg
一、污染事件的发生
2月25日上午九时,我市环保局接到渔洋镇等地干部群众投诉,说镇自来水厂取水处的东荆河水质泛黄,可能被污染。市环保局立即派出检测、监察人员赶赴现场,并电话给我报告有关情况。我即指示:一是速沿东荆河上游查找污染源;二是速给省环保局报告;三自来水厂先停止供水;四是速出检测报告。26日上午九时,市环保局的“专递信息”报到了市“四大家”领导手中,我又签署了类似上述几条意见。市委书记、市长也分别作了“速查明源头,保障群众引水安全”等重要批示。
26日上午十时,我从《楚天都市报》头版醒目标题又看到了相关报道。报道称:汉江支流东荆河水遭污染,监利县、潜江市30多万人饮用水困难,监利新沟镇等地学校停课。同时,市环保局查找我市汉江、东荆河、新隆河等流域可能产生污染源的源头,都被一一排除。初步得出结论:污染源来自汉江水域。
二、确定污染源
2月26日中午12点30分,省环保局李兵局长轻车从简,只带一秘书查看了监利县东荆河段水污染情况后,趋车赶到我市。不等吃午饭,就车不熄火地要我带路赶往东荆河、新隆河接汉江的源头。下午1点30分我陪李兵局长一行赶往我市与荆门市交界的高石碑镇新隆河闸接汉江的闸门前,一看整个汉江的水也是茶黄色,再次证实这次东荆河水的污染源不在我市,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随即我与市环保局局长留李兵局长在新隆闸一小餐馆吃了顿农家饭。吃饭期间,李兵局长不断接到省政府、国家环保总局、新华社等有关人员的询问电话。同时我市水利局负责同志也赶到了现场,经与省“防汛办”联系,现场决定调长湖生态水,经我市境内的田关河,按每秒一百个流量开闸引水冲刷、置换污染水体。看来此次水污染事件闹得很大了。
2点30分李兵局长一行赶往汉江上游的荆门市去了,我又安排我市环保部门做好监测等工作,要求随时报告情况。同时我了解到市自来水公司汉江泽口取水点的情况,除水略带茶色、化学耗氧量高出0.5之外,其它均正常。随后我又趋车沿新隆查看河流污染情况,此时我没能躲开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追踪,并接受了他们就此事的采访。
三、水污染的结论
27日凌晨一点半,市环保局长打来电话报告说:一是省局已初步得出结论,东荆河水污染是”水华”现象;二是省环保局何诗标副局长上午要带监察总队长等有关人员再次查访我市是否存在污染源问题。这样闹腾的我下半夜没睡好。总在想我市应该不存在污染源吧。
早上八点,我在潜江宾馆陪省农发行的客人早餐,从餐厅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朝闻天下”节目中看到:“湖北汉江一支流发生水污染,5万多人饮用水发生困难,污染源暂没查明”的报道,这使我进一步看了各方对发生在我市及监利的这次水污染事件关注。我立即给市委书记、市长报告了有关情况。他们指示要我高度重视此事,积极配合查清污染源等。后来得知“凤凰卫视”、“新浪网”等国内外几十家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此次水污染事件作了报道。
27上午9点,我在总口农场与到我市查找污染源、并会商工作的的省环保局何副局长和刘总队长一行见了面。我和市环保局长汇报了我市应对处置这次突发的水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何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我市市委、市政府及市环保局高度重视水污染事件,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闻风而动,动而有序,动而有效,处置得当的作法,并对下一段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同时,在见面会上,省环境监测站的吴总工程师对这次水污染事件作了通报,她说:这次东荆河流域水污染是小环藻暴发(硅藻类的一种)造成的,即水华现象。小环藻产生的原因是因河流水量减少,温度上升,水生物残骸发酵变质,溶解氧过于饱和,同时与今年50
年一遇的雪灾造成大量微生物死亡也有关。不仅东荆河如此,汉江也形成了小环藻污染现象。而这次汉江、东荆河的水华现象不是简单的工业、农业污染,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小环藻使水体呈茶色、褐红色,但没有毒性。如果量大,水体略有腥味。目前的水体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可饮用。随即我要市环保局通知此前已停水的总口、熊口、渔洋等区镇自来水厂恢复供水。但不知何故,27日下午城区居民谣传“汉江水遭污染要停水五天”,很多人纷纷抢购纯净水、盛水的桶等。我马安排市环保局与市自来水公司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辟谣。最后弄到本人28日发表电视讲话,这一事件才算告结。
四、水污染事件的反思
听了省环保局专家精准科学的结论,悬在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民众生产、生活用水暂时没有问题了,监利县怀疑我市是污染源头的假想也可消除了。但它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
一是汉江作为汉民族的母亲河,她还能安康地滋润沿岸人民多久。汉江又名汉水,她发源于陕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宁强县,全长1567公里,她既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又是中国汉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亦称汉民族的母亲河)。她至西向东流经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20多个地(市),78个县(市),主要经汉中、十堰、襄樊、荆门、潜江、天门、仙桃、在武汉入长江,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养育着流域内6000多万人民。20多年前的汉江,每到冬春季节,河水清澈、碧蓝如镜,其水可用手捧起直接饮用,且酣甜沁肺。如今是“黄鹤一去不复还了”。近几年,我市境内的汉江每年都要闹腾一两次水污染事件。2006年9月16日,一夜之间汉江潜江段被酱油色的水全部污染,一公里多宽、每秒800多立方米流量的江面到处是青苔、泡沫,形成了“一江污水向东流”现象。当时,我乘车、转船带人沿江而上查找污染源,查到了天门、荆门等到地,最后还是省环保局领导带人查明是钟祥市石牌镇一造纸厂集中排污造成的。一家年产不到10万吨的造纸厂集中排污就能造成丰水季节200多公里的汉江全部污染。而汉江流域类似这类的污染企业不是几百家,而是成千上万家。如果都象这样不治理达标排放,汉江再要不了几年将全部被污染。汉江水现在不仅养育流域内6000多万人民,在湖北境内十堰市丹江口段,她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她要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养育我国华北上千万人民。看来,保护汉江、保护母亲河要引起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了。
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同步开工了。此工程是指在江汉中游的湖北丹江口市将原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至175米,将汉江水从湖北经河南、河北调入北京。这一举世瞻目的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大坝加高工程已启动,但据悉下游的相关配套工程是否同步开工还没有定论。如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经枝江、荆门、潜江,引长江水补充汉江下游水,这个“引江济汉”工程,国家有的部门还在提异议,有的部门说“看运行后情况定”。我认为这是对汉江下游上千万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丹江大坝没有储水、调水北上,丹江大坝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就因水量少,经常产生水华(藻类物)现象,这次全流域产生水华,形成的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不是偶然的。还有汉江中下游因水位下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早已受到了严重影响。由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下游的“引江济江”等配套,应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同步启动。
三是保护江汉平原的水环境应成为流域人民的共识。汉江中下游是我国著名的江汉平原,其土地肥沃,水资源十分丰富,过去水质是十分优良的,属一类水质。近二十多年随着沿岸城市工业化和城镇进程加快,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大量排入江汉,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加之丹江水库的阻断,汉江中下降水质及水量都大幅下降,水质已快由二类进入三类了。因此,这次江汉形成的“水华”污染,虽然从表象上看是藻类等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实质上是我们人类大量排污,使水体富营养化之后造成的。因此,沿线全体人民都应多点环保意识,少向或不向江汉排污;同时,沿流域各级政府都应强化环保责任,监督所在地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并督促企业全部上“在线监测”设施,确保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