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没尽头
作者:郑家荣
猪年之首的寒冬,我游览了海南的“天涯海角”这一特色景区。据说不少达官显要、名流富豪由于受迷信观念的影响,讲所谓的“禁忌”,一般不敢到此一游。我饱游景区后,感觉到这里的蓝天、白云、海浪、沙滩、椰树、花草、巨礁、海鸥、船帆、游人构成了绚丽多彩,让人难以忘却的美景,它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天没尽头、人没尽头、情没尽头、春夏没尽头、祖国疆域也没尽头。
从三亚市沿凤凰大道向西,在椰林掩映之中穿行约20公里,便到了驰名中外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涯海角”。海南的冬季是春夏的延续,椰树四季开花结果,水稻长年播种收获,根本见不到万物萧瑟的冬景。沿途林木葱郁,百草茂盛、花卉争艳,山坡、原野里的菠萝、香蕉、椰树、橡胶、秧苗等植物沉浸在一片翠绿之中。步入景区,更让人感受到了南国春夏没尽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此的游客,大多身着短袖衬衫,散发烈日赐给的热量,靓丽的女士为躲避太阳紫外线的侵蚀,大都撑着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漫步在海滩。
所谓“天涯”、“海角”,其实是海南岛马岭山深入大海余脉的两块巨礁的文学化、理想化的产物。马岭山的山石深入海中,由于常年累月受海潮的冲刷,留下了沿景区海岸线数公里巨大的花岗岩礁群。古时,由于人们对自然地理知识认识不够,认为此处看到的一望无垠海天合一的远方就是天的尽头,海的尽头,也就是到了“天涯”。
“天涯海角”的真正成名还是清代雍正年间。时任崖州(现三亚市)知府的程哲,一日闲游至此,站在南国的这片岩礁上,举目浩渺的大海触目神伤,感觉远离京城,冷落天涯,于是带着伤感写下了“天涯”二字。嗣后人们将其刻在了海边这块高约10米,长约60米光秃秃的巨型礁岩上。“海角”是由王毅题款,与“天涯”相依相偎的另一块巨大的礁岩。王毅何其人,何时所题,我至今没考证清楚。
“天涯海角”远离大陆,孤悬海外,现在考究起来,它的确让人产生悲伤苍凉之感。我国历史上有50多位磊落不群,矢志报国的忠良志士被贬谪,发配流放到海南岛。单就副宰相以上的重臣被流放海南古崖州的就达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李德裕,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每当他们被贬至此,不免会产生“崖州知何处,生度鬼门关”,“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的孤寂、悲愤、凄凉感,一旦到此登高望远就有了天地、人生、仕途都到了尽头的感叹。事实上此处天没尽头,海没尽头,我国的疆域也没到尽头。天涯海角所在地是北纬18°左右,而我国疆域最南端的地理位置是再往南,在北纬3°30′的南海曾母暗沙岛礁。
我近观这些静卧在海滩上势如猛虎,嬉如蛟龙,雄峙海天之间,傲视沧海桑田变迁的巨型岩石,感悟人生又多了几分自尊、自信和坚强。登上“天涯”、“海角”巨石远眺,凝视前面浩瀚渺渺的大海,水天合一景色,领悟到了做人处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真谛。注目后面翠绿覆盖的山岭蜿蜒起伏,感之南国风光的秀丽。欣赏近处纤细多姿的椰林,联想到了当年婀娜秀美的恋人。看一对对、一双双依偎着的情侣,羡慕太平盛世,人没尽,情没了,人生真美好。
漫步到距天涯海角巨石约200米的南边,在靠近海水的一块锥型巨石上,刻着清代宣统元年崖州太守范云梯所书笔力雄健的“南天一柱”墨宝,它让人在仰视中产生了敬佩之感。范太守一反历代文人、官宦到此哀叹和伤感常态,大笔一挥留下四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其豪放飘逸的个性,让人滋生出一种好男儿、大丈夫顶天立地的冲天豪情。
倘佯在洁净轻软的沙滩上,闻不知疲倦缓缓涌动的海浪温和抚岸的回荡声;观和风轻轻拂动的椰林翩迁起舞;赏阳光衬托的蔚蓝色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这些都展示出南国的秀美柔情,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赤脚漫步在海滨上,随海潮起伏的浅浪嬉水,偶尔拾起海滩边不太漂亮的贝壳与同伴评品,并作“打漂”动作将其掷向大海,不觉童心大发,放纵大笑。
来到“海天一色”的巨石旁,再回首远眺大海,三点缓缓移动的船帆,二艘飞驰跳跃的快艇,一望无际湛蓝湛蓝的大海,加上海滨几棵椰树的点缀,确实给人“海到尽头天是岸”的无限瑕想。
驻足“海誓山盟”的景点,看着一对对情侣至此天为盟、海为誓,青山作证,天涯结缘,携手同心,情深意长,并虔诚的许愿,这真是“山海相约,天涯有情”。感悟人生苦短,情意悠长。愿天下情侣信守海枯石烂心不变的诺言,在人生旅途相恋、相爱、相依、相伴到永远。
夜幕降临,天上繁星闪闪,海面和风徐徐,岸边灯火点点,一轮浩月如盘高悬夜空,喧闹的游客渐渐隐退海滩,但时空永恒,经年累月的海浪仍有节奏不紧不慢发出低沉的喧啸声拍打着海岸,它好象告之世人,天涯咫尺,海角含情,永没尽头。
邮
箱:qjzjr@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