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顶商人北漂左宗棠中国手记经济胡雪岩驻京办主任官商 |
看了“驻京办主任3”,看了书中“红顶商人”的悲惨结局,有了了解“红顶商人”这个称号由来的愿望。
“红顶商人”称谓来自于清朝,因为清朝官员的朝官的帽顶一般是红色的圆锥样(清朝的红顶商人官居3品)。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即胡雪岩)就是红顶商人中典型的一个。胡光墉因捐输和佐辅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从不名一文的小伙计成长为富可敌国的商业巨贾,人称“红顶商人”。他独具慧眼,资助当时穷途末路的王有龄,而后借助王有龄的青云直上为自己商业帝国打下基础,之后又有了左宗棠这个靠山,两人事业上互相帮助,胡雪岩协办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海军机构-福州船政局,又通过融资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其商业帝国涵盖票号、地产、商业多个领域,荣耀一时。但与洋人在蚕丝商战中的惨败,加上左宗棠病逝,其他人的落井下石,一代枭雄在弥天大罪欲加之前悄然长逝。但他的做人、用人、做事原则,到现在仍值得学习。比如:大凡世界上的事不外乎四种———第一种利己利人,第二种不利己利人, 第三种利己不利人,第四种不利己也不利人。第一种事情尽可去做,第二种事情不必做,第三种事情不可做,第四种事情不能做。我做的事业虽多,但总朝着利己利人的方向去做,所以总能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在当今社会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红顶商人、官商,其实质是官商勾结,官员没有资本投入却能无股获利。看了驻京办主任,再品品胡雪岩的奋斗史,印证了“商不与官斗”的亘古名言。尤其在中国,做企业就是做政治,由行政体制、层层审批造成的循租行为,为官商勾结创造了条件,为滋生腐败铺好了温床。公务员下海经商,凭借人脉相对容易成功,就算不是自己,如果有亲戚位高权重,家里有个做生意的也能直奔小康。有些交警辞职搞起了拉煤的运输,一天挣得比以往一个月都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的高官后面,往往是显赫的红色政治背景。政治博弈的背后,造就了中国首富的不长命。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往往打不过行政权力有形的手。温总理刺激经济发展的国十条、4万亿后面,不知多少人想凭借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分一杯羹。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红火的背后,不知道多少政府官员带着有形或无形的红色帽子,直接或间接的开房地产公司、卖沙子、卖水泥、囤积土地,在促进地方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冠冕堂皇的政府商人的双赢。
个人认为:由行政体制造成的“红顶商人”应该休矣。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