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两种课本课文辛弃疾台湾杂谈 |
分类: 传统文化 |
大陆与台湾两种语文课本之比较
张大林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迟迟不能减轻反而越来越重的症结在哪里呢?在教科书。近十多年来,语文课本变动频繁,但由于基本体系没变,旧框框冲不破,增的多减的少,结果是分类越改越细,课文越改越多,课本越改越厚,书价越改越高,学生负担越改越重。
现将大陆、台湾中学同年级语文课本和同一篇课文进行比较,从中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当然,两种课本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台湾课本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却很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便于比较大陆与台湾两种语文课本之优劣长短,先列表如下:
从图表中的内容可以分析出下面几个问题:
1、大陆本,篇目占优势,相当于台湾本的2.4倍。篇目多,知识容量大,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应用文一概俱全,几乎成了一本“小百科”。相比之下,台湾本显得非常逊色,文章体裁不全,知识松散脱漏,是一本“小儿科”。
2、大陆本,字数占绝对优势,相当于台湾本的4.4倍。
3、台湾本,插图占优势。相当于大陆本的1.6倍,所占页数相当于大陆本的7倍。插图适量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解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联想力和想象力。
4、大陆中学和台湾中学每学期教学时数基本相近,台湾中学生4课时学完的内容,大陆中学生必须用1课时学完。大陆中学语文课本分量过重,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只好搞“填鸭式”教学,超出量力性原
则,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5、两种本子自读课文或选读课文都偏难。大陆本自读课文6篇,共占44页,约一万八千余字。台湾本选读课文只有三篇,并且他们课堂时间充裕,处理也许会好些。
6、各地市教研室出同考题,很少考虑教读课和自读课。一旦从自读课中命了考题,学生埋怨,家长不满,学校领导批评责难,叫语文教师怎么干?
7、大陆本对一些知识要求过高,“说明”中写道:“第四单元介绍有关读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图书并学会使用图书馆,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第四单元没有教读课,
只有两篇自读课《我的“长生果”》、《自读的好帮手————工具书》,还有两篇参考阅读文。授课时间只有2课时,初步了解都很困难,怎么能达到“终身受用不尽”的高度呢?此外如《文学作品的鉴赏》(叶圣陶)、《谈谈戏剧文学》等“附录”文章,老师不讲学生不懂,教师要讲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徒给师生增加烦恼。台湾本“语文常识”只限于文法、修辞,好教又好学。
大陆本、台湾本选入的课文,有很多是相同的,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a、这首词,两种课本在题解、作者、注释、练习等方面,内容基本相近,观点基本一致,字数相差无几。按每学期授课时间18周,每周5节语文课计算,教读此文,大陆学校有20分钟时间,台湾学校有100分
钟时间。
b、大陆本对讲授范围作了明确规定,课首“阅读提示”中写道:“学习这五首诗词(其余四首为《观沧海》、《春夜喜雨》、《书湖阴先生壁》、《如梦令》),在准确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要适当结合作者写作时的生活背景,着重领会他们怎样通过融情于景,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在语言运用的技巧上,古人很讲究炼字、炼句,其实也就是炼意,要抓住这点来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课后练习要求:“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人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他们的好心和善意可以理解,只不过是好心人的一种良好意愿而已。课本如此繁重,时间如
此紧迫,这个口号不可能实现,也根本实现不了。只有加重课后负担才能完成任务。
c、一些人提倡预习。在各类级别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中,事先都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或背诵课文。其实这样的预习更耗时费神。偶尔作次观摩课
演演“戏”还可以行得通,篇篇如此,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倡预习不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好办法。
d、教读《西江月》这一类的短诗词,传授知识、开拓思路、理解内容、讨论问题,20分钟时间勉强够用,必要的复习、检查、巩固等环节,课堂没有时间进行。台湾中学课堂时间充足,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课
内解决;大陆中学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占用课外时间。使用这样的课本,不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e、插图,属于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好方法。
不同的是大陆本插图是一幅黑白标准像,从头巾和衣服上分析,是一位宋朝平民百姓。印在辛弃疾名字旁是辛弃疾,说它是苏轼、姜白石也必然有人相信。
台湾本插图是一幅水彩画,采用写意手法,勾勒出《西江月》中表现的景观:明月、惊鹊、高天、远山、社林、茅店、小溪、木桥和人物,与词的内容紧密结合,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读诗赏画,记忆深刻。
为了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必须进行一次彻底改革。打破旧框框,建立体系,闯出新路子。不要贪大求全,不要过分强调知识系统化,不要担心知识出现漏洞,不要脱离学生年龄特征,
不要搞编完课本而去强行安排每篇课文的授课时数。初中语文课本字数控制在10万字之内,时间安排充裕一些,将预习、教读、练习、写作等内容都做出妥善安排。课文力争图文并茂,字体要大些,纸张质量要好
些。这样的教材一定会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摘自《杂文报》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