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泼猴
(2023-03-12 11:56:26)这个泼猴
“恶人不除就会祸害好人”。大圣说的精辟,千古真理。
猴子才是这本书的主角,从出生开始就天降异象,短短数年就把修为修到了太乙天仙的境界。西行路上八十一难,既要让和尚自己面对劫难磨炼身心,还要保证这个凡人在各路妖魔鬼怪下性命无忧,更要操心使自己得到正果。一路上斩妖除魔不难,难的是保护这个心志不坚是非不明的愚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猴子神通广大不假,但亮眼的还是他的左右逢源智慧通达。上可以直面玉帝点兵点将,下可以开导唐僧答疑解惑,能文能武,嫉恶如仇。真正是朋友兄弟遍天下,神通广大渡劫波。
这种男主谁不喜欢?
唐僧确实比不上猴哥,唐僧一路求佛取经,佛哪有取出来的?如果能取,那第一尊佛是哪来的?反倒是猴哥,一片赤诚,灵山就在脚下,就差直说求佛是求不来的,想要成佛自能求己;问题是唐僧不明白呀,猴子是天地生养,明悟本心,没有受世俗无染,而唐僧自幼苦读经文,妄图有一天融会贯通立地成佛,问题是写经的人自己都没有成佛,又怎么能让他人成佛?后来去取经,也是想要依靠大乘佛法明悟真理,说到底还是求人,只不过这时候求的人是名为‘大乘佛法’的人罢了;如果唐僧有猴哥的慧根,根本不用取经不用求佛,他自己就是中土的大乘佛法,他自己就是大唐的如来世尊。
我其实一直没想通一件事:为何很多人总是觉得孙悟空是被困和压,而不是悟和通呢?
遇到唐僧之前被五指山镇压整整五百年,五百年的时间思考人生是什么结果,被镇压之前他也一样人情世故一样不落花果山周围的妖怪结交个遍,到处拜师。
“路在脚下。无论你是体制内郁郁不得志的人士,还是混迹于江湖的散仙、游侠,众生皆苦,不妨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光发热,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里获得话语权,让一趟人生不白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先去十恶,即行十万,又去八邪,即行八千。十万八千就是人心中的十恶八邪。所以才说灵山就是一念之间。当然对悟空这种天才就是一个跟斗的事,对于普通人就要像唐僧那样一步步的祛除你心中的十恶八邪,全去光了,你也就到灵山了。
在原著中,猴哥在去找菩提老祖学艺前,就曾流转几个大洲了,在外辗转十年,懂得了很多人间气,才去到西牛贺洲找到菩提老祖学艺,然后因为天赋异禀并被祖师传道。孙悟空一方面带着道家的自在、傲然、逍遥,同时也有佛教“戒、定、慧”的参悟。作为佛道兼修的高材生,各类典故和偈语张口就来,可谓身为弟子行为师。每当唐僧在途中感到不安时,悟空的一句及时劝慰,便足以让唐僧调整心态重新上路。如果读了原著更会发现,孙悟空真的好靠谱一猴……潇洒又通透,乐观又豁达,不拘小节又通人情世故,集世间灵气之大成。
猴子和各路神仙都称兄道弟的,大圣的能力真不是一般,取经路上有困难直接上天宫下地府找人,这谁能玩的过?说是取经路,其实是猴哥的炼心程,取得真经化为斗战胜佛,猴哥才是真正的完整,真正的灵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