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盘锦基础教育(一)——见到魏书生

标签:
杂谈 |
10月28日—10月30日,我参加了天津校长学访团来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学习考察。我们在一天半的时间中集中考察了盘锦市高级中学、大洼县新兴中学(初中)、盘锦实验中学、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和盘锦市实验小学五所学校,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大课间活动观摩、与考察学校交流以及参观了“魏书生展览馆”等活动,同学们课内外的良好习惯行为和整齐划一的课间操表演给我们天津市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盘锦,教育界的人士都特别信奉魏书生,因为那里是魏书生的家乡,同时魏书生又是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在考察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魏书生先生的教育理念对盘锦基础教育的影响,对各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深表钦佩,为学生的激情与活力所感染;并被教师们的奉献精神、孩子们的真挚向上的面貌所打动。
一、见到魏书生
此次见到魏书生并不是初见,但近距离接触却是第一次。今年七月份在天津民族中学的礼堂内亲耳玲听了魏书生的报告。远远望向台上的魏书生,他给人的感觉是利落、清爽,没有东北大汉的伟岸,却透着干练和活力四射。魏书生的讲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阐述观点也用叙事语气,很少用大词儿,爱说大实话。他的讲话,他的课,都是谈心式的,生动、亲切,总是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事例引发人们最深刻的思考,用最通俗的话语阐述最精辟的道理,说到人的心里。
在28日早晨不到8点,我们就等候在盘锦市教育局的大门前,带队的老师告诉我们,魏局长总是在差半分八点时准时到达大门口,带领大家一起做操,十几年不曾间断过,我们有幸目睹了那一时刻。做完操后,魏书生局长留下与大家合影留念,热情的校长们纷纷拿出书或笔记本请魏书生题词留念。近距离的接触才更深刻的感受到魏书生的平和、质朴和亲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切成功成于恒心、耐心。魏书生的一个优良品质是做事持之以恒:一是魏书生写日记从1978年开始,一直写到现在,天天写,年年写,写了133本;二是魏书生喜欢的杂志《国外科技动态》《比较教育研究》,二十几年订阅,持续不断;三是每天跑三千米,从七十年代开始,哪怕外出开会作报告也从未中断;四是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口头作文,从1978年开始,一直坚持至今……只要是魏书生认准的事,只要他做,他就坚持,天天、月月、年年。魏书生当了1 1年的辽宁省盘锦市的教育局局长,每年的工作要点、工作要求就是那十几条,11年来从没有改变过,只是每年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深入或拓宽;而且,每年工作总结的结尾都是同一段话:“盘锦市的全体教师们,我们要带着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心情,以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做好我们每一天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事,度过平平凡凡、开开心心的每一天” (今年7月份在天津民族中学的讲话) 。这样的工作总结,如亲人慰问般朴素亲切;这样的不更改的工作总结,11年来,一字不动,确实罕见。在这个求新、求异、求复杂、求喧哗的时代里,一个教育名家如此坦露成名的“至宝”——“死心眼”亦或是坚持,如此的朴素、真实,令人震撼。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是令人敬佩的。他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长守泰然自如的心态。当事业趋向波峰时要不自傲,善待他人,包括对自己有嫉妒情绪的人,艺术地化解一切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