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特点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特点是学校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特点决定了一定的教育文化,教育现状是对教育理想的最大冲击,不尊重教育现状而去搞所谓的这应该那应该,那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教育要进步,就必须面对现状,发扬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使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课堂教学现状
年段
|
学生平均有意
注意时间
|
教学侧重点
|
师生互动风格
|
课堂评价的 主要用语
|
教育教学追求
|
小学
1—3年
|
10分钟
|
习惯培养
学会知识
|
调整情绪
感性认识
|
你最棒!给你个小红花
|
情感陶冶,习惯形成
|
小学
4—6年
|
15分钟
|
习惯培养
学会知识融会贯通
|
激发兴趣
注重知识学习
|
大家给你
鼓掌
|
学会知识,受到成功的体验
|
初中
|
25分钟
|
学会知识
会学知识举一反三
|
学习方法与
知识学习交融
|
你是未来的
科学家
|
学会知识 会学知识
|
高中
|
35分钟
|
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学会创造
|
思维过程和
知识掌握融合
|
你的想法
很独到
|
思维能力提高
得到综合发展
|
二、学生状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1.小学1—3年学生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特点分析:
主要是领着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调整他们的情绪,在感情上注重引导、注重鼓励。知识知识载体和启蒙,很难成为唯一的教育目标。教师关注点是:学生快不快乐,学没学会知识。
2.小学4—6年学生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特点分析:
巩固和继续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感悟,注重情感,注重情趣,情绪调整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知识的学习也在渐渐提升,但仍处于次要地位,或者说处于被情绪支配的地位。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受到成功的体验,在情感和知识的学习上去找平衡。教师关注点是:学生爱不爱发言,考试成绩如何,学没学会知识。
3.初中学生状况和教师教学特点分析:
初中一年级是大众化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面积关注,掉队的学生很少。学习知识占了主导地位,教师光顾知识的教学,忘了学法指导和情趣激发是经常的事,经常在知识上去强化追求,甚至过分。学生经常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容易停留在小学学习的情感上和学习方法上,中小学的衔接出现真空。初二是处于分化阶段,教师处于半大众化和半精英化的教学状态,知识比例大,大大压垮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教师没时间去追求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焦虑,大量学生掉队。初三已分化完毕,教师基本上进行精英教育,追求中考的升学率。知识教学占有决定性地位,教师和学生在大量的题海中漫游。教师教学主要以做题为主,关注学生会不会做题,考试得了多少分,很少人去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得分才是硬道理。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学没学会知识,会不会预习,会不会做题。
4.高中学生状况和教师教学特点分析:
初中到高中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不是简单的习惯性不适应,而是深层次的思维性不适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加强了,学生在初中的思维方式和所学的知识都受到极大的挑战。教师很不顾学生的实际去阐述知识内容,知识综合程度高,学生知识稍有欠缺,就会陷入不会学和学不会的深渊,学生苦恼,教师抱怨。其实,高中阶段应该加强思维能力培养,提高思维水平,用思维驾驭知识、学习知识。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稍有意识重视学法的教师,仍处于低层次的怎么读书、怎么预习、怎么积累这种表面形式上,忽略本质上的思维层次上的思考,误认为这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了,实际忘记了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培养习惯的不同内涵,使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造成游离,致使学生学习困难。老师总采取题海战术,后者稍微改良成题海分类,但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关注点是:学生知识掌握的如何,能不能独立完整的做完题,能不能有自己的独到做法,能不能经得起考试的考验。
三、教师形成的价值观和教学思维
1. 小学教师:
在课堂上愿意发言的是好学生,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的是好学生,听话的是好学生。课堂教学就应该语言活跃、发言踊跃。语文最重要,最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情感,师生都以能背几首古诗词为荣。
2. 初中教师:
教师提问学生能正确回答的是好学生,考试得高分是好学生。英语和数理化最重要,文科临时突击,背一下就行了,不用太下功夫。
3. 高中教师:
会做题是好学生,考试得高分是最好的学生,犯点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考试能得高分。多做题,适当归类,就能得高分。下功夫是最重要的,不下功夫就不能成功。
荆智 2008年5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