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2009-10-01 17:37:36)
标签:

明永冰川

气候变暖

太子庙

土豆游记

摄影

图片

旅游

分类: 土豆在中国

■土豆片生产日期:2009年7月14日

■土豆文写作日期:2009年9月19日

 

【土豆游记】

 

猜猜看: 夏天看冰川要穿多少衣服?(答案见文章最后一行)

A.盛夏七月,怎么凉快怎么穿吧。

B.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度,夏天有太阳时穿件长袖单衣比较合适。

C.冰是冷的,我想是要穿毛衣的。

D.温度超过零度冰不就都化了吗?应该要穿羽绒服才足够暖和。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明永冰川是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

 

    看足了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色,上午九点,豆豆一家出发前往明永冰川。明永冰川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其实从前一天傍晚到今天早上欣赏雪山的时候,明永冰川早就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只是当时我们和冰川“相见不相识”,只看到山顶上到处是覆盖的积雪,而不知道在这片积雪当中,那片突出的一直沿着山坡向下延伸下来的白色部分,其实就是著名的明永冰川了。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傍晚时分的明永冰川■

 

    从飞来寺出发到明永冰川,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近。飞来寺和梅里雪山所在的位置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三江并流”保护区。原来不理解这个名字,以为是三条江汇到一起的地方。后来才知道,原来“三江并流”的意思是指三条江平行流动,却没有交汇到一起。这三条江自东向西分别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昨天下午看见的“月亮湾”是在金沙江上,飞来寺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而梅里雪山则把澜沧江和怒江分隔开来了。所以从飞来寺到明永冰川,要先绕过一排大山,然后下山穿过澜沧江上的大桥,再重新上山才能到达。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真不敢相信冰川融化所形成的雪水居然是这种颜色■

 

    澜沧江的水和金沙江一样是黄色的,和黄河水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相当湍急。沿着江边的盘山公路走了一段,开始转入一个相对狭窄的山谷,看见白白的浪花,不免心中一阵欣喜。正在讨论这条上游的支流该会是如何清澈,司机师傅却提醒说:“这里的水也是很浑浊的”。再仔细一看,可不是,白白的浪花并非来自清澈的河水,而是来自一条颜色青灰的河流,只是由于浪花的缘故,看上去有些发白。而在水深的地方,则在表面的一层灰色下面透出些浑浊的黑色来。司机师傅确认说,这些水正是冰川融化所形成的水。

 

    真不敢相信冰川融化所形成的雪水居然是这种颜色。如果是新下的雪,在这样空气洁净的地方,应该也是很纯净的吧。这种浑浊的雪水,只会是在经历了千万年所形成的冰川融化时才会有的颜色。越是年代久远的冰川,就会越显出蓝色来,再加上沿途黑色的泥土混杂在一起,也就变成这种青中透黑的颜色了。莫非上万年前形成的冰川现在都开始融化了?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豆豆一家从山谷中的栈道上走过,旁边就是巨大的冰川■

 

    这种想法很快就得到了证实。明永冰川的入口处海拔2500米,里面有两个观景台。上观景台海拔3100多米,下观景台海拔大约2700米,据说是冰川能够到达的最低处。但是当地人说,下面的观景台已经基本废弃不用了,因为冰川现在彻底无法延伸到这么低的地方,看冰川只能到上观景台去。果然如此,现在要一直爬到海拔3000米以上才能看到冰川最下面的边缘。

 

   出发时的飞来寺很清凉的,小豆们都穿了毛衣。本以为到冰川还要多备些衣服,结果山路入口处太阳烈烈地晒着,毛衣穿不住了,只剩下一件长袖单衣。刚一进景区入口,就有大批的马队在等候。从入口到最高处的观景台,有600米的相对高度。这可不是一般的600米,而是在已经有两千多米海拔的地方作为起点,在高原上继续上爬600米。所以马队的生意兴隆,十个游客中至少有九个半会骑马上山。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明晃晃的太阳加上冰雪的反射,照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即便是在这样的高原,豆豆一家也是不会借助外界工具上山的。何况这里的海拔比飞来寺要低至少五百米,经过一夜的休整,小豆们对高原都适应了,个个精力充沛。如果不是要时时避让来来往往的马匹,这种并不陡峭的山路走起来不算困难。只是到了背阴的地方,土路上湿漉漉的,被马蹄子踩得泥土全都翻起来了,让人无处下脚。如果遇到下山的马,那些马为了应对下山的坡度,故意走成“之”字形,看上去颇有横冲直撞的样子。不足两米宽的山路上,即使人已经躲到了路的一侧,也会经常看见马从路的另一侧斜喇喇地直冲过来,一直冲到人的面前才突然一拐,从身边绕过去,又朝路的对面斜着下去了。为了躲这些高头大马,小豆们不得不经常被挤到路边和山坡之间的狭窄角落里,还免不了要大呼小叫一番。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对面的山峰大约有六十度的坡度,高度有两三千米■

 

    混杂在络绎不绝的马队之中,一路避让着、虚惊着,踮着脚择路而行,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爬完了500米的高度,到达了海拔3000米,此时马队的行程也就到头了。这里叫做太子庙,有一大片休息区,还有几家小售货亭。所有游客在剩下的一百多米都要步行,前面不远就到了冰川的边缘,泥土混合的山路也变成了架在山崖边的木头栈道。

 

    终于到了冰川的面前了!巨大的冰块在两山之间的山谷中一直向上,直到和雪山融为一体。对面的山峰大约有六十度的坡度,高度有两三千米,山顶上的积雪化作一条白色的小溪,一直流到冰川中去,又和冰川融化的水混合在一起,静悄悄地淌下山。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像是周围的崇山峻岭,到了山谷之中变得具体而微■

 

    眼前的冰川是白中透蓝的颜色,看不出有多厚,似乎深不可测。冰川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但并不是平平的一块。有些地方远远看去是平的,但近看在冰块中间被切割出一道一道的深沟,于是沟壑纵横,就像黄土高原的微缩模型一样。有些地方的表面则是群峰林立,就像是周围的崇山峻岭,到了山谷之中变得具体而微。“微缩模型”也好,“具体而微”也好,却不能阻挡住冰川绵延而去的气势。随着距离的远去,冰川的山峰也越来越大,颜色也越来越白,在阳光下晶莹闪亮,似乎在和远处的雪山一比高下。

 

    这是豆豆第一次看到冰川。它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周围都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其实冰川之上一两千米都仍然是绿荫覆盖的山坡,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湿润,即使是在最高处的观景台上,也能感到明亮的太阳那种热辣辣的威力。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冰川之上一两千米都仍然是绿荫覆盖的山坡,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第四纪冰川在一万年前远离人们而去,地球上被冰川覆盖的区域就越来越少。明永冰川却奇迹般的保存下来。如何让人能够相信眼前的这些冰川的寿命,比整个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还要多出很多倍呢?然而随着气候的加速变暖,明永冰川也在加速融化之中。

 

    在观景台上休息,明晃晃的太阳加上冰雪的反射,照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每天的游人只有上午这一批,大约一两百人。那些骑马上山的人速度快,早就下山去了,宽阔的观景台显得空荡荡的。豆豆一家在这里坐了足足有一个小时,让自己尽可能地把这些美景都放进心里。数年之后,可能就难以见到如此壮观的冰川胜景了。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土豆片:原来并没有雪崩,而是不远处的冰川崩塌了一大块■

 

    该下山了吧。于是让小豆们站在观景台的一侧,最后再看几分钟眼前的冰川。突然山坡上发出隆隆的响声,就像是远处发生了巨大的雪崩滚滚而来。黑豆吓坏了,一下子就从栏杆边蹿到了更安全的地方。定睛一看,原来并没有雪崩,而是不远处的冰川崩塌了一大块,冰块沿着山坡往下滚落时发出的声音。小豆们异常兴奋,大概觉得这样的事情很刺激,但是豆豆知道,这冰川上塌下的一角,以后的游人就再也看不到了。

 

    又想起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那篇著名的描写香格里拉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地平线永远不会消失,而我们眼前的冰川,却是着着实实地正在一点一点地从地球上消失而去。

 

【豆家故事:好习惯】

    暑假过完了,豆豆对小豆们说:“你们这个假期进步很大,要表扬。”

    红豆说:“我怎么不觉得?”

    豆花说:“你还记得吗,以前让你背几个英语单词,你就在家里大哭了一个小时,还叫嚷着说:‘这怎么可能呀!’‘怎么可能背得下来嘛!?’”

    红豆不说话。

    豆花又说:“现在呢,下个学期的单词不少都会念会背了。你觉得难吗?”

    红豆说:“我好像都习惯了,觉不出来了。”

 

    小豆们都明白了,养成好的习惯不容易,可是一旦养成,就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即使不去想,也会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土豆藏票】

    成人票: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儿童票:能看出和成人票的区别吗?

 

►[云南梅里雪山]消失的冰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