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城][历代帝王庙]创业、守业和失业

(2009-04-07 20:18:13)
标签:

历代帝王庙

赑屃

西城

土豆游记

摄影

图片

旅游

分类: 土豆在北京

■土豆片生产日期:2009年2月07日

■土豆文写作日期:2009年3月17日

 

【土豆游记】

 

猜猜看:历代帝王庙里所有的帝王都供奉在一个大殿里,却为一个没有当过皇帝的人专门修了一座小庙,是谁能够享有这种特殊的待遇?

    A.     孔子

    B.     朱熹

    C.     关羽

    D.     盘古

 

历代帝王庙

■土豆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几只巨大的赑屃,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入微■

 

    小豆们今天在姥爷家,还没到接她们的时间,豆豆有两个小时需要打发。想起来有个历代帝王庙,就在地质博物馆和五塔寺之间,不妨顺路去看看。

 

    历代帝王庙是个庙,供奉的不是佛,也不是菩萨,而是中国历代的帝王。虽说是个庙,它的功能却又类似祭祀的“坛”。一进门的左边有神库、神厨和宰牲亭,中间景德门两侧有焚帛炉,大殿后面还有祭器库,这些名字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也都可以听到。

 

    所以历代帝王庙和其他的佛教寺庙很不相同,里面既没有弥勒佛和韦陀,也没有大雄宝殿和藏经阁。在相当于大雄宝殿的位置,是一座雄伟的“景德崇圣殿”,里面供奉了一百八十八位历代帝王的牌位。注意是只有牌位,没有塑像的。大殿的规模完全符合皇家标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地位和太庙其实不相上下。

 

历代帝王庙

■土豆片:大殿“景德崇圣殿”从宏伟的外观到华丽的斗拱都值得一看■

 

    历代帝王庙本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于1373年创立的。后来明朝迁都北京,历代帝王庙并没有立刻迁过来,而是又过了110年之后,直到1530年,才正式在北京设立了历代帝王庙。从此南京的旧庙就被废弃了,北京的历代帝王庙成了全国唯一的祭祀帝王的场所。

 

    有趣的是最早历代帝王庙中只有十六位帝王,并不是现在的一百八十八位。这十六位帝王包括了三皇五帝,以及夏禹商汤,唐宗宋祖等开国帝王。这样的安排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朱元璋本人是开国皇帝,所以他认为只有开国帝王才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帝王也顺理成章。

 

历代帝王庙

 

    到了清朝顺治皇帝的时候,汉族之外的帝王也被包括进来了,包括元太祖、辽太祖、金太祖等等。在顺治皇帝看来,其他民族和汉族的帝王在中国的历史上同样重要,所以在顺治皇帝在位时,历代帝王庙里实现了民族的统一,所供奉的帝王增加到了二十一位。

 

    到了康熙皇帝临终的时候,他想起来“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祖外,尽入庙崇祀”,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开国皇帝,也应该被纳入供奉的范围。康熙自己因为不是开国皇帝,因此会有和朱元璋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并非仅有开国皇帝贡献大。看来想让皇帝们换位思考也是件相当不易的事情。可惜康熙皇帝还没有来得及看大臣们报上来的历代帝王名单就驾崩了。雍正皇帝把康熙的理论发扬光大,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每个皇帝都不容易。这下可好,供奉的帝王一下子增加了七倍,到了一百六十四位。再到了乾隆皇帝,则强调历史上所有的帝王都要被纳入供奉的范围,不能中断,不能缺环,不能有民族偏见,这样才有了最终一百八十八人的完整的大名单。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清朝的皇帝最重视历代帝王庙的祭祀,但是忙了半天,他们只祭祀明朝及以前的皇帝,并不祭祀本朝皇帝,而清朝又是最后一个王朝,所以最终清代没有一个皇帝被纳入帝王祭祀的范围。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里面最值得看的有两处:

 

    一是大殿“景德崇圣殿”,从宏伟的外观到华丽的斗拱都值得一看。进入大殿之后,除了看看帝王的牌位之外,千万不要忘记抬头看看饱经沧桑的厚重的梁枋,以及华丽而庄重的藻井装饰。

    二是大殿两侧的数个碑亭。里面碑文的具体内容豆豆已经记不清了,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个皇帝立的碑,阐述自己关于历代帝王祭祀的理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几只巨大的驮着石碑的赑屃,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入微。

 

    历代帝王庙的东西配殿现在是展览,以前还供奉着七十九位历代名臣的牌位。但是却又偏偏单独修了一座关帝庙,专门供奉关公。有人解释说,关公一生从来没当过皇帝,所以不能放在专门供奉帝王的大殿里;但是关公又一直被供奉为关帝,放在供奉大臣的配殿里,也不妥当。所以才会专门为他修一座庙。

 

历代帝王庙

■土豆片:大殿两侧的碑亭■

 

    原来历代帝王庙门前还有石桥,1953年拓宽道路的时候被拆掉了。

    原来历代帝王庙门前还有牌坊,1953年拓宽道路的时候也被拆掉了。

    原来历代帝王庙里面还有学校,到2003年的时候正式搬出来了。

 

    清朝灭亡后,没有皇帝了,历代帝王庙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1931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陶行知等在历代帝王庙创立了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后来叫做女三中,最后叫做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

 

    历代帝王庙里的展览有一些关于当年学校的图片。学生们在大殿前面进行文艺演出,在如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当时庙里的各种建筑分别被改造成了传达室、商店、教学楼、学生宿舍、办公室、实验室、食堂、厕所、仓库,空地则被用作操场以及花池子。猜猜当年的仓库设在什么地方?呵呵,就是豆豆上面提到的碑亭。想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大赑屃不仅驼着石碑,也驮着不少教学物资吧!

 

历代帝王庙

■土豆片:想来在过去的几十年,这些大赑屃不仅驼着石碑,也驮着不少教学物资吧!■

 

    早年为了发展教育,在庙里修了很多校舍;

    后来为了发展建设,把庙外“没用”的部分拆了;

    最近为了保护历史,又把校舍拆了,把剩下的庙重修了。

    还要感谢当年的教育家,学校里虽然如此拥挤,大殿却仍然被完整地保护了出来,碑亭里的赑屃也完好无损。

 

    历史经过了一个轮回,历代帝王庙又回归了当年的体面,然而却失去了当年的功能。在庙里闲逛,豆豆会觉得有些困惑。这里没有让许多人感到庄严和敬畏的佛祖,也没有让人感慨大自然中“天、地、日、月”之神奇的内涵。帝王的功过是非,起起落落,就像这座庙宇本身一样,有时神圣,有时破落。

 

    创立历代帝王庙是为了创业的帝王,发展历代帝王庙是为了守业的帝王,当帝王不再存在,历代帝王庙也就失业了。但如今,这座庙宇却可以有机会再就业,为现代人讲述一点当年的故事。

 

猜猜看答案:C (关羽)

 

【豆家故事】

►[西城][历代帝王庙]创业、守业和失业

■土豆片:初冬的小区  2008年11月20日■

 

    黑豆四年级转到了另一个学校。她回家来抱怨说整整过了一个学期,学校还没有发给她借书卡。每个班都有一个学生当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给黑豆的说法是转学学生的名单半年前就报上去了,她只负责按照图书馆老师的要求,针对丢卡的学生办借书卡,不包括转学的学生。这下黑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针对黑豆反馈的情况,豆豆和豆花找到了图书馆的负责老师。老师查了所有资料,说黑豆的名字从来没有报上来过。这位老师非常强调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说:办借书证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任何时候学生到图书馆来自己和老师说一声就可以办。她建议豆豆豆花鼓励黑豆自己解决。

   

    黑豆的名字可能一开始就没有被报上去,也可能是报上去了却在办卡的某个环节被漏掉了。但这些都不重要。豆豆豆花非常欣赏图书馆老师的方法: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从这件事情里,黑豆也应该有不少收获:等着学校发卡,等着图书管理员办卡,等着家长帮助解决问题,等着……远不如自己主动地多问一声、多做一步更有效些。这也恰恰是许多大企业非常看重的“Go one extra mile”。

 

【土豆藏票】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