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鹏姐姐
小鹏姐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51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有“亲吻饥渴症”算不算有问题?

(2013-07-19 01:10:45)
标签:

亲吻

亲吻饥渴症

爱情

婚姻

分类: 谈情说爱--爱情

有人问我:我们从小到大身边都会看到有一类人特别喜欢“亲亲抱抱”,小时候特别喜欢父母亲,长大了特别需要爱人亲,你认为这种“亲吻饥渴症”背后反映怎样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长大了需要爱人“亲吻”的这类人并不是有“亲吻饥渴症”。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拥抱和亲吻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相反,缺少妈妈拥抱的孩子,不仅性格容易偏向孤僻,心理和智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成人在恋爱、婚姻中,想要寻找到被爱的感觉,获得亲密感情的时候,任何语言的表达都不能替代肢体的表达。所以主动给予对方或者希望对方给予自己亲吻的人,正反映出他们对亲密关系的重视和渴望。

 

“亲吻饥渴症”我的解释是:内心中极其渴望被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爱人亲吻,有没有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得到,长时间的压抑所导致对亲吻的饥渴。

 

吻,是一种亲密行为,也是性行为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家说,身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亲吻更是一种直接的爱的表达。

 

中国孩子远远比美国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中国的夫妻更是如此,婚后两三年只强调“我们在一起”,亲吻、拥抱这类形式的情感表达都缩减甚至省略掉。

 

中国人习惯把自己的爱埋藏得很深,戴着社会约定俗成的理性面具,稍有逾越,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制约会把自己包裹得更紧,所以,亲吻、拥抱这类表达也就更少表现。

 

“亲吻饥渴症”也就在这种渴望(希望得到对方的亲吻)和压抑(直接要求过于表达不是好孩子)之下逐渐形成。

 

西方有这样的观点: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是孤独的;一个长期不去拥抱别人的人,是冷漠的,他的感情也是枯竭的。

 

对于想要获得高质量美满幸福爱情婚姻的人来讲,每天给爱人一个拥抱亲吻,夫妻关系会更紧密。

 

爱需要语言表达,更需要身体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