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当火炬手

标签:
随笔 |
年过花甲,我已很少动感情,可接到入选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手的通知时,却不能自己的激动起来,且心潮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第二次做火炬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杨凌传递,我荣幸地成为一名火炬手。时隔十三年,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在杨凌传递,我又成为了火炬手,真是荣幸啊!
按照全运会组委会的安排,9月2日上午7时,火炬手身着运动服,坐大巴车前往起跑仪式会场。因身体原因,大巴车我不好上,组委会特意给我安排了一辆商务车。组织者想的真是周到,细致入微,令我十分感动。
之后,把火炬分发给每位火炬手。火炬设计精美,很有创意。上红下白,取象于飘扬的红旗,取名“旗帜”。火炬上部分设计层次丰富、具有张力、动感十足,分层采用金色包边。出火口设计灵感源于山丹丹花,具有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特点。正面同时出现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两个会徽,意为“两个全运,同样精彩”。手柄部分采用白色,色彩对比强烈,非常醒目;手柄部背面有火炬传递标识——圣火飞扬。身着运动服,手擎“旗帜”火炬,心情不能自己地激动兴奋起来。尽管火炬还没有点燃,那个感觉还真是不一般,一个字:爽!
我是五号火炬手,来到我传递火炬的位置,此时铅云低垂,抓一把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老天似乎要下雨,那就太大煞风景了。尽管如此,前天刚下了一场豪雨,雨涤后的杨凌焕然一新,道旁树木翠色如黛,清新如洗,十分的养眼。正所谓:一眼杨凌,千年农城。
弱冠之年,不幸伤残了双腿,我一直渴望能有一天站起来在大道上奔跑。这一天还真的等来了,2008年奥运火炬在杨凌传递,我有幸成为火炬手。当我高举火炬奔跑在大道上——当然是坐在轮椅上,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这么说吧,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大道上奔跑,感受到“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传承。
再一次成为火炬手,这是一种荣耀。命运使我不幸,沦为残疾人;可我也是幸运的,赶上了新时代,让我在崎岖坎坷、布满荆棘的路上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生命中有了这样的经历,我甚感欣慰,为之自豪。
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杨凌更是如此。“变”这个字在这块热土随处可见,旧貌换新颜,靓丽多彩、赏心悦目,令世界瞩目。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在杨凌传递,千年农城又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管此时此刻道路两旁的人群是稀疏的,与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相比,甚至有点冷清。然而,您可以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在涌动——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整洁的大道、苍翠的树木、绿色的草坪、盛开的秋菊......无处不彰显农科城的靓丽、热情和魅力。
在难熬的等待中,天空渐渐泛白,有了阳光的味道。给我推轮椅的是个年轻的志愿者,我们闲聊起来,得知他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叫习龙。小习说他有点紧张,手心都出汗了。我笑着说:“没有你高考紧张,放松点。”小习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关照他说,火炬点燃后,你不要推得太快,跟上一旁的陪护员的节奏就行了。小习连连点头。
正闲聊着,忽然道路两旁有了欢呼声。我转眼一瞧,导向车开了过来,随后是新闻转播车,车后是第四棒火炬手高举着火炬奔跑而来。我浑身一激灵,精神为之一振,握紧手中的火炬,如箭在弦。
一棒火炬手只有九十八米路程,就是走,一分多钟也就到头了。转眼的功夫,第四棒火炬手就到了跟前。小习推着我的轮椅来到大道中间。第四棒火炬手半蹲下身,圣火在他头顶欢腾跳跃。我举着火炬迎上前,瞬间我的火炬熊熊燃烧起来,我们击掌完成交接。我高举起火炬一路向前,火炬的烈焰如旗帜在空中猎猎飞扬。
似乎眨巴眼的工夫,我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份激情、这份荣耀,就到了交接点。第六棒火炬手朝我走来,蹲下身接火,我的火炬点燃了他火炬。我们面向前方,挥手向大家致意。随后他高举火炬向前奔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喊了句时髦语:“奔跑吧,兄弟!”
火炬的烈焰飘扬飞舞,一棒接一棒向前传递......
愿这象征着“团结、文明、奋进”的体育圣火在三秦大地烈烈燃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