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7
(2018-01-01 11:20:04)
标签:
随笔 |
光阴荏苒,不觉又到了年底,依照惯例,做个年终总结。
2017年有幸入选省文化厅的“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每月有一些生活补贴,让我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去。
年初短篇小说《世相扫描》发在《延河》1期,算是个开门红吧。随后两部中篇——《柳絮儿》《讨债人》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好小说》,也是好事;再后短篇小说《大伯》《寻人启事》,中篇小说《铁血冷娃》陆续在《延河》和《延安文学》发表。
另有三十余篇小说、散文、随笔,刊在各种报刊,还获了几个小奖,羞于说。
5月份,长篇小说《野滩镇》在陕西广播电台播出,此作是前年录制的,连续几年都在播出,看来还是有听众的,不亦乐乎。
9月份,主编的“杨凌文学丛书”,一套四本——《杨凌文学作品选·小说卷》《杨凌文学作品选·散文卷》《仰望后稷》《遥远的文明》,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仰望后稷》是我的第三本散文集。
创作的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兄弟》剧本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去年就报上去了,且被认可,今年12月初才兑现,慢得可以。不管咋样,总算兑现了,喜悦还是有的。但我心中明白,这距拍摄还很遥远,然,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还组织编辑了5月号《延河》下半月、《杨凌文苑》春韵专刊和《德耀农城》一书。
一部长篇去年已完成,一家出版社列入今年的重点图书准备出版,却因某种原因没有出版。心中憋气,但也只能用“好事多磨”安慰自己。期待来年!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因文学,有幸去了一回北京和东北。因身体原因,出门远游对我来说是十分奢侈的,因此常向往之。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上次去北京是在1966年,文革大串联,在北京呆了十多天,那时年仅十三岁,少不更事,只知道玩,不知道“革命”。这次去北京,连皮四天,期间被北京的黑车司机宰了一回,因此对首都的印象不怎么的。东北却留下很好的印象,东北人热情、豪爽、好客,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远比北京好。
今后的岁月很想多出去走一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书本中没有的锦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