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猴年马月

标签:
随笔 |
写了几篇“家乡舌尖”的小文,发在同学微信群,勾起了同学们的思乡之情,都嚷嚷着要回来聚聚,再咥一顿家乡饭。
我们这个年龄段,等待不得,说聚就聚,不能等到猴年马月。
微信联络,同学们积极响应,群主魏宝玲同学很快把聚会的时间定了——6月5号(农历五月初一)。
真是天遂人愿,这天正好是猴年马月的第一天(在农历历法中,生肖也可以纪年、纪月。商朝是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年开始,所以在农历干支纪月中,十一月被称为子月,也就是鼠月,以此类推,五月即使马月)。宝玲同学也许是无意而为,聚会时刘武同学说:这是个心想事成,干啥啥成的好日子,这个日子选得好。他是大学教授,说得有理有据。我们相信!
6月5号10时许,同学们陆续来了——朱建一同学从海外归来;魏宝玲同学从北京赶回;尚迎和同学从海南回归;巨改生从天水赶来;刘武、王子刚、赵明全、李大卫、习健、任汉威从西安、咸阳回来;吕恭、张建秀从宝鸡回来。马二宏、李晓林和我以及付巧凤、张圈锁、彭景岭都是杨陵土著,恭候大家。
老同学相见,几多激动,几多兴奋,几多追忆,几多感慨......
http://s16/mw690/001pTrXdgy72hZNNJdt1f&690
“无论走到阿达,咱们都是杨陵娃,杨陵是咱的根,杨陵有咱的魂!”尚迎和同学如是说。
谁说不是呢。尽管如今我们天各一方,但杨陵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同在这里渡过。正如建一同学所说:“故乡有芳草,旧友是知音。我们生于杨陵,会于学堂,行于困苦,成于安康。”
吕恭同学说:“正如电影《归来》中那句唱词:沿着人生留下的路,相逢在如烟的昨天。我们不像年轻人那样将相逢在美好的明天,我们永远都‘相逢’在昨天,相逢在1965——1968那三年难忘的岁月,杨陵是我们共同的家,杨陵永远是我们的根。”
是呀,我们怎能忘记杨陵!
想当年我们从杨陵分手,今天又在杨陵聚会,我们是今生永远的同学!
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啊!人生难得几个四十八年,在这悄
然逝去的四十八年间,有多少曾经的同学从未谋面?有多少同学的面孔已然陌生?还有多少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十年修得同船渡,前世修了多少年才换来四十八年前的的数载同窗啊!
http://s5/mw690/001pTrXdgy72hZSityQ54&690
那时我们很年轻,无忧无虑享受青春年华;那时我们很单纯,那时我们也很无奈,看场电影都很奢侈;男女同学很少说话,三年同窗,一句话竟然也没说过!这在今天谁会相信?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肯定有蒙蒙胧胧、羞羞答答的感觉,但没有人去表白、去追求,也许会有些同学在心中埋藏着一个小秘密,心中的话语可能一辈子不会再有机会对他(她)说起。
一别近半个世纪,大家各奔前程,尽管人生经历不同、机遇不同、环境不同,职业不同,但都成就了不同的成功、失败和辉煌。四十八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品尝人生百味。无论各位同学所从事的什么职业,其经历是坎坷或平淡,我们毕竟走过了风风雨雨,酷暑严寒,品尝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幸福甘甜。如今岁月的风雨,洗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老酒,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同学是不解的缘,同学是无欲的爱。
今天我们相聚了,相聚在猴年马月的美好日子里!恰逢宝玲和明全同学生日,二宏同学心细入微,准备好鲜花给她们献上,祝她们生日快乐。
http://s2/mw690/001pTrXdgy72hZW3Xzja1&690
随后,同学们一起合唱《送别》,时光仿佛流淌到四十八年前......唱到:“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时,我觉得喉咙有点发涩。我们分别得太久太久,欢聚又是这么的短暂!
坐在酒桌前,我们的欢声笑语不断。酒过三巡,刘武同学率先高歌,激情澎湃,他可是现编献唱,不愧是大学教授,出口成章!随后晓林同学献上一曲《我爱你——中国》,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歌声如此有磁性有魅力,遥想当年,我俩坐在前排,不好好学习,只知道嬉闹,并没发现他有音乐天赋。他现在可是西农大合唱团的领唱,钦佩之至!
http://s11/mw690/001pTrXdgy72hZYsUToca&690
远在四川阆中的老班长魏暹毅,因身体欠佳,不能回来聚会,发来微信表示祝贺,并邀请同学们来阆中玩;杨润辉、李小昱、王淑玲、闫秀萍、仇郁萍、李郁侠、张晓楠等同学因公务缠身或因私事不能分身,不能回来,都发来短信祝贺。还有乙班的黄清同学也发来微信祝贺。杨润辉还发来一幅书法诗作,诗云:最忆当年书声琅,梦魂时断惜韶年;辛劳半生历沧桑,同窗情谊暖心间;把酒欢语清歌唱,时空何处觅华年;老来更恋儿时友,桑榆夕明共婵娟。
http://s16/mw690/001pTrXdgy72i02vxJt2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