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浅唱》这本散文集,是我从您家拜访出来,在杨凌火车站候车室等车,杨凌去西安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的。记得我买好火车票,就在候车室一隅静心读书。书,在我温热的手中徐徐展开。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高山涧的瀑布。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给人以视觉的震撼,也隐射着您的人生跌宕起伏,生命的韵律是一首沧桑的信天游。
一组抒写亲情的散文,文字真挚,是您含泪谱写的人生交响曲。父亲是传统的关中农民,刚强严厉中透射出慈爱,他希望您能读书成才,许多细节描述,让人眼前如电影一样出现一组镜头。这些细节因真实而感人,因为我也在农村长大,这样的农民父亲特别熟悉,自然倍感亲切。如果说,您对“父亲”的描述,能叩击我柔软的心扉,那么,您笔下的“母亲”,更立体饱满,一边读书,我一边眼含热泪。当读到您不幸遇难后,母亲陪伴您那些章节,我既为您的遭遇而伤感,也替“母亲”伤心难过。我是强忍着泪水,扬起头,不让泪水溢出眼眶,但还是不争气,泪水不出声流了下来。在您的笔下,母亲的爱像一条温暖的小河,涓涓而长流。如果说母亲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女性,那么,您笔下的“嫂子”,更是一个可敬的、可仰视的女人。“长嫂如母”,在母亲因病辞世后,“嫂子”承担了责任,照顾了您许多年,确实不易,且难能可贵!“嫂子”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许多美德,“仁爱、勤劳”等优良品质,使您能在艰难中继续用文字抒写斑斓壮阔的人生画卷。
这样的文章,因真情而有生命力,让读者爱读,且在文字的墨香中思考人生。这样的作者,更让人肃然起敬,在经历磨难后走出人生的沼泽地,这样的男人,犹如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的笔下的“硬汉”,所谓“硬汉”,我理解不是身材高大伟岸,也不是五官精致和帅气,而是内在的一些品质,坚毅和刚强,遇到灾难或人生挫折后的一种勇气。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铁骨铮铮,又兼有温情的伟丈夫。贺老师在21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遭遇横祸,在核桃树上修电线,手抓一枯枝,致使双腿瘫痪……这一情境是悲惨的,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您还是走出来了,您用自己的13本著作,告诉读者,对不可逆转的命运,要承受,且接受。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上帝给人关闭了一扇门,但不经意间,会开启一页窗。
读您的散文,不仅仅感受到的是才气,在文字中更有一种精神的感召。让读者在灯下,在床前捧卷思考。这样的书,凝聚着光阴的稠度;这样的书,浓缩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让读者情不自禁,凝眸每一片段,不忽略每一个字符。
书,就在典雅的封面后,一张张打开。那文字散发出的墨香,如村旁的一株大槐树,槐花似锦,芳香扑鼻,伸展出枝繁叶茂的盎然。
在我仰望的视线里,一个陕西赫赫有名的作家,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如同一个兄长,在给我指点人生迷津,读您的书,一遍、两遍,不会厌倦。那本书,我放在枕边。晚上,静下心来,抚摸每一个文字,都有温度,让同样喜欢文字的我,思绪如同蝴蝶一样翩翩……
书,在“含泪而歌”后,起承转合。“旧影回眸”中许多片段,我如数家珍,喜欢《偷粪》《母亲的纺车》等文章。这些文字都有散文的味道,仔细品味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我母亲当年也在煤油灯下,昼夜纺线,小时候,我也在村里捡过牛粪。这样的情景容易让我共鸣,能唤起我的乡情和亲情。您的这些散文,有乡村生活的烙印,有久违了炊烟的味道。这样有情感的文字,怎能不让读者留恋。
书,在温情的回忆后,激情放歌。“守望家园”一组散文,情感如山泉奔泻出来,清澈而动人。《杨凌放歌》大气磅礴,《家乡的涝池》,随意而精致。这些散文不雕琢,述真情。我喜欢读,相信陌生的读者,邂逅也会爱不释手。
书,在我仰望的视线里,以璀璨的星空,闪电一样划开。
您的长篇小说,更似一团团焰火,在读者心中徐徐点燃。恕我才疏学浅,不能一一细述。就如焰火,在夜空中绽放那一种震撼,我只能静静地在一棵大树下赞慕,且含着赏心悦目的心情依偎在您身旁:观繁星灿烂,天河恒远。
此刻,我多希望自己变成一只蜜蜂,允吸您书中的甘露,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在今夜,曼舞翩翩。在我仰望的视线里,读每一篇芬芳,读您至千遍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