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印象:历史片段与文化冲突
(2014-09-27 18:14:57)
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转发在博客。作者李丽我不认识,在此谨表衷心谢忱!
关中印象:历史片段与文化冲突
|
——简评贺绪林长篇小说《野滩镇》
李丽
|
|
|
|
贺绪林的创作以“匪事”作品见长,近日读了他的长篇新作《野滩镇》颇多感慨。这部长篇是作者“匪事”系列作品的第五部,作品着力刻画了刀客彭大锤的鲜活形象,所反映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历史都是对那个历史时期的片段性再现。一个野滩镇,浓缩了关中旧时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和生存环境,是关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缩影。
小说主人公彭大锤生于民间,长于贫困布衣之家,自幼好习武,长大后当过团丁,干过保镖,又被收编为县自卫队队长,后被迫逃亡,投身革命,完成了从一个草莽英雄到革命者的转变。
土匪原本也是受苦人,因各种原因,没了活路,就上山为匪。土匪经常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干着害民、扰民的勾当,即便是劫富,那富人也与土匪毫不相干,也不见得有仇有怨,只是家里多有钱财而已。土匪抢劫财主,看似名正言顺,实际是巧取豪夺。那财主之财,也是累几世之功,凭着本事积累而成,并非偷抢而来。
书中土匪周豁子就是个对内讲仁义道德,对外杀人越货的土匪头子,势力大了,居然还敢与政府对立,后被五县共剿,树倒猢狲散,他被大锤生擒,最终被处死。在押送周豁子之时,大锤给周豁子敬酒,最终成为范专员要谋杀他的借口。可见人在官场,就不要有江湖义气,人在江湖,就不要留恋官场。大锤本是江湖人士,自从做了自卫队长,虽屡建奇功,但依然免不了被卸磨杀驴。
官府就像个大染缸,清清白白一个人进去了,出来就五颜六色了。司马亮、牛泰来、严智仁、章一德、范专员、苏万山以及乔大年、二杠等人,大多出身耕读之家,回到家多半都是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但一到官场,就如同变了个人,整天勾心斗角、整人害人、为所欲为。
书中司马亮还算是个有想法的官员,自从三边县栽了跟头,到了渭北县很是检点,也想有一番作为,提拔彭大锤,打击周豁子、对付严智仁、章一德,也算是用尽了心思,虽然除了严智仁,可也不得不放走彭大锤,官场就是这样无情无义,个人有时很无奈。相比之下,牛泰来可谓是个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油子了,既看破官场规则,又深藏不露,既不失为官之本,也可明哲保身,能在官场全身而退,也算是功力不浅了。
野滩镇因为其矛盾复杂而有太多的纠结,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产生了尖锐的文化冲突,写活了也就精彩了,精彩了就有价值了。《野滩镇》的价值在于作者通过一个乡野小镇,追忆以往关中人文情怀,缅怀一个侠义时代,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关中汉子的形象。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