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杜鹏程故居

(2012-12-01 19:54:18)
标签:

游记随笔

                               访杜鹏程故居

  http://s2/mw690/4d69747btcfc93ebcd461&690 

   告别司马祠,我们驱车去杜鹏程故居。同行的一位韩城文友自豪地说:“韩城古有司马迁,今有杜鹏程。他们一个是史圣,一个是文豪,都是我们韩城的骄傲。”其实,我拜访杜鹏程故居还有另一层原因,杜老曾经来过我老家看望过我。

    杜鹏程的家乡在夏阳乡苏村,距司马祠大约十几里地。车在乡间公路上驰骋,我的思绪也飞回到上个世纪八十代……

    那时我因伤致残,悲痛之余,捉笔涂鸦,希望从精神上拯救自己。几经努力,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

    初夏的一天,区委宣传部一位同志专程来家告诉我:“今天省文联组织一部分作家来咱们杨陵参观采风,晚上省作协副主席杜鹏程同志要来看望你。”杜鹏程?就是《保卫延安》的作者么?这可能吗?但我相信区委宣传部的同志是不会和我开玩笑的。

    杜老是我敬慕的先辈作家。早在上中学时,我就在课本上读过他的《夜走灵官峡》,再后又读了他的《保卫延安》、《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作品。书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完全征服了我少年的心。在那时,我就渴望着能有一天见到这位老作家。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夙愿今日将得以实现!

    傍晚时分,门外一声汽车鸣笛,客人们到了。为首的是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人——省文联的方杰副主席。他笑容可掬,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我们看望你来了。”随后把他身边的一位老人介绍给我:“这是省作协副主席杜鹏程同志。老杜为咱们陕西树立了一面旗帜,是我们的榜样。”

    杜老含笑把他的手伸向我,我急忙握住他的手,凝望着他和蔼的面容,激动地不知所措。杜老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大魁伟。他中等身材,有些发胖,身体不大好,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说话语速很慢。他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学习和创作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临别之时,他握着我的手,叮嘱我注意身体,勉励我为文学尽力……

    二十多年过去,往事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杜老于1991年10月27日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追悼会上他的夫人,同是作家的文彬先生没有让放哀乐,她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丈夫送行。杜老泉下有知,定感欣慰。

    ……….

    车身猛地一颤,刹住了。苏村到了,我的思绪也被掐断了。

    下了车,只见村口竖立着一块石碑,刻着“著名作家杜鹏程故居”,十分的醒目。一行人穿过村街,拐进一个小胡同,胡同的路面很是不平,我的轮椅好几次受阻。

    来到杜宅门前,但见门楼青砖砌就,被岁月的风雨剥蚀得颜色有些发灰,黑漆门早已没有了光亮,油漆剥落,破旧不堪;门楣上方刻着“迎曙光”三个大字,不知是谁的作品,笔力苍劲、刀工娴熟,为门楼增色不少。胡同口那家门楼高大巍峨,十分的气派,红漆大门闪着油光,泡钉刷得金黄;门口两侧还蹲着一对石狮子。与其相比,杜宅的门楼显得低矮破旧。胡同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影。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声犬吠,更是增添了几分冷落寂寞。一阵寒风过来,我忍不住缩了一下脖子。

    据说,这宅院是杜老在1958年修盖的,现在住着杜老的侄儿。我们拍了半天门,里边没有动静,这才发现“铁将军”把着门,看来主人不在家。

    站在杜宅门前我心底涌上一股别样的滋味。杜老生前曾看望过我,现在我来到韩城,来到杜老的家门口,却不得进家门。这当然不是杜老的过错,是我来的不是时候。那时我是文学青年,如今已是文学老汉了。唉!我在心里喟然长叹,感叹时光流失的太匆匆。

    2010年我去过凤县灵官峡。跨过横在嘉陵江上的吊桥,迎面的山体上刻着杜老的名篇《夜走灵官峡》,格外的醒目。把数千字刻在山体上,而且是汉白玉浮雕,真称得上鸿篇巨制,令人惊叹不已。我以为,有灵官峡山体上的《夜走灵官峡》,苏村杜宅的冷落寂寞也没有什么。

    既然来了,就得留点念想。

    大伙在杜宅门前合影留念。

    该走了。我回头再看了一眼杜宅的门楼,寒风扑面而来,甚是猛烈。奇怪,我没有觉着冷。

http://s5/mw690/4d69747btcfc943dd20e4&690

                                                        2012.1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