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无为参加方明先生回乡诗书画展(杨玉能)

标签:
文化米芾无为县方明德龙大酒店 |
分类: 东方诗书画艺术研究院 |
http://s9/middle/4d69503dg97a479842ca8&690
http://s16/middle/4d69503dg759072ead39f&690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北宋崇宁年间(1104年-1107年),米芾知无为军。《宋史》载:“无为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三年,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以巢、庐江二县来属。”
北宋时,改州为军,“知军”相当于“知州”。无为军下辖无为县、巢县、庐江县,知军的官阶一般为正五品或从五品。虽然在任不到三年,但他关心民众疾苦,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无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轶事传闻。
米芾为官勤政,爱民如子,关心民众疾苦。每逢干旱天灾,他都斋戒沐浴,祈求上苍保佑百姓平安、风调雨顺。当时有诗赞米芾知无为军时为太平盛世。米芾关心民众疾苦,从以下几件轶事中可见一斑:
遣蝗。传说当年闹蝗灾,米芾令乡人在四境积薪,若遇蝗来即大举烟火,令其不入。邻县庐江因无应对措施,导致蝗虫成灾,颗粒无收,而紧邻的无为却是“蝗不入境,粮丰衣茂”。庐江县令忿然给米知军发来牒文:我县蝗虫是贵军发(赶)来的。米芾笑而复之曰:“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此虽未载正史,即在民间广为流传,却是米芾为政勤智的一个缩影。
树碑。章迪,字吉老,无为人,宋代名医,于绍圣四年四月终,享年七十九岁。翌年葬于温良里(今无城镇花疃)。九年后五月其子建墓表,米芾为彰其医德,特为其书写《章吉老墓碑》和《章吉老墓表》。该碑表实物于1958年建立电站时被毁,碑体作电站基石之用。现图书馆仅存拓片一张。《章吉老墓碑》和《章吉老墓表》是米芾晚年作品之一,其书法艺术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实为研究米芾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墨池。传米芾入夜仍伏案操劳,忽听门前小池蛙鼓如潮,遂移步池边斥之曰:“我为官心忧百姓,尔等终日聒噪,何不去守护稻田灭虫减灾?”说罢,便取一方砚投入池内,霎时池水皆成墨色。但人方离,蛙声又起,米芾便写“墨池”二字并说:“此乃墨池,尔等当去稻田方是。”说罢,众蛙皆去。现无为米公祠墨池犹在。
米芾在无为做官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为无城四门及多处名胜题字。无城南门九华楼,东门明远楼,西门稻孙楼都是米芾在任时所建,并为其书写了匾额。
据《方舆胜览》记载,西门城楼秋日竣工时,米芾登楼远眺,看见夏收后的农田里又长出一些稻穗,就问老农,老农说:“此稻孙也。”米芾很高兴:此乃天降祥瑞,稻孙也!欣然命笔为西城门楼题写“稻孙楼”三个字命名。
由于米芾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宝晋斋)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现在,米公祠所藏碑刻较前为多,主要是晋唐以下历代名家书刻,计一百四十多方,出自五十余位书家之手。有徐楷、钟绍京、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赵孟頫、唐寅、祝允明、文征明、王守仁、王士祯、文天祥等人的法帖。行、草、篆、楷各种书体无不具备,各种流派争妍斗艳,令人敬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