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短片小说中个人内心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四)

(2009-02-18 16:15:47)
标签:

现代文学

作业

莫言

杂谈

四:语言运用

莫言小说可以轻易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是人物内心的语言,一种是周遭环境的语言两者的强烈对比强化了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

(一)人物内心独白

莫言小说人物内心独白与作者旁白可以归入人物内心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抒情性和散文性,很多语言都又哲理并充满了艺术想象。《球状闪电》中,叙述者对于眼前景物的描写几乎是一部唯美的自然纪录片:

(刺猬)肚子饱了,又蜷伏在苇丛中,目光锐利地穿透芦苇荡,看对面立着的一男一女。偏西的阳光把苇田涂得姹紫嫣红,晃动的苇叶每一片都把光线切割断,反射光愤怒地四处迸散,各色光波在一瞬间分离一瞬间聚合,刺猬的眼前百色纷纭。”

类似这种诗化语言的叙述方式大多在叙述者远离生活现实环境时体现,是人物内心个性的、深入的写照,这种文学性很强的语言不是写实手法,而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以矛盾于口语即社会生活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人物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二)外界环境描写

对环境的描写,莫言使用了通常的民俗化的话语体系。他大多素材来自于民间甚至乡间,在描写环境和生活场景时的语言朴实而生动。他的社会生活描写是一个大杂烩,男女老少雅俗尊卑等人的语言都有其特色,但总体上离不开基本的生活化语言,说的话也就是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层面上,没有所谓哲学思考也没有所谓艺术想象,它既丰富又单一,即广阔又浅薄。它所形成的前提是与之又同样特性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压制的又是形成了人物文学性显著的内心独白的个人人格觉醒。

代表了外界环境的社会生活语言与个人内心独白的交接处是人物与周围人的对话,这些对话必然地迎合外部环境的话语体系,体现了人物渴望也必须融入周围的环境,但作为思考者的人物一般参与对话的语言描写较少,这使思考者看起来又主观地保持一种与环境的距离。

五:思想来源

我所认为的莫言小说所表达的那种个人价值觉醒与社会环境压制的冲突或者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当然不会是莫言小说的独创,但凡优秀的艺术创作不可能没有在此方面做出思考,但是经过分析我认为以下文学创作是对莫言小说的这种思想形成影响颇深的。

(一)庄子

说道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庄子可谓是最深有体会的,而艺术上,庄子并不主张发展文学,庄子的文学是荒诞的寓言的文学,《庄子》中的寓言可谓是世界上寓意最深刻的文学。再看莫言小说的寓言性完全不需要深入研究就可以看出——《透明的红萝卜》名字已经很荒诞了,显然在这个意向中隐喻象征了某种东西。还有莫言小说中各种各样离奇的死亡更是具有强烈的寓言意味的。小说《秋水》甚至直接照搬了《庄子》篇目的原题,虽然不能就认为这篇小说与庄子的秋水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至少可以看出庄子思想和文学创作对于莫言的影响。

(二)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对莫言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莫言自己也将蒲松龄认为是自己创作灵感最大的启蒙者,莫言的短篇小说中浓郁的神迷气息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气氛是他对志怪小说模仿和探索的成功的表现。其中《怀抱献花的女人》几乎就是蒲松龄小说中狐仙女鬼的化身。而只怪小说所表现的恰恰就是个人在社会环境压抑下不能达成的愿望,这自然也就成为了莫言小说中个人和社会冲突的思想来源之一。

(三)西方魔幻现实主义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是“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莫言的小说正是如此。但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表现的是现实,是在用一种虚化的方式抨击现实世界的种种丑陋和弊病,而莫言小说则着眼于个人内心的冲动,相对于现实世界,莫言只能说是把它作为一种压抑了个人理想的枷锁看待,但很少批判现实生活本身,更多的是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无奈。

 

 

《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文学与民间性(莫言小说里的中国经验)原发《南方文坛》2001年第六期 作者:张柠

《莫言研究资料》 作者:朱向前

 

《怀化学院学报》2002年8月 作者:王书情第 三 只 眼 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