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为医药股带来难得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牵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着眼于医改工作推进所带来的产业机会,后期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想象空间大增。
一、行业远景目标可观
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在医改推进过程中,医药行业首先将进入医改的普惠期,随着医保覆盖人群的增加和医保标准的提高,基层的医疗需求将被激发,整个医药行业的景气度将大大提升,值得长期关注。
二、整体增长良好 原料药增长快估值低
在2007年开始整体回暖后,医药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1至8月份,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60.09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在医改的影响下,行业的未来增长将更加明确,受益于医改,并具备明确成长潜力的行业企业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细分行业看,化学原料药是利润增长最快而估值最低的子行业,化学制剂类企业的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企业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但部分企业由于前期投资收益过大而拉低了净利润增速。生物制药板块发展状况良好,是除化学原料药外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板块,且环比也呈增长态势。在国内疫苗、血制品极度短缺的大背景下,生物药产业有望驶上成长的快车道。中成药子行业的收入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医药商业收入增长平稳,基本同步于医院用药规模的扩大。
三、总需求增加 重点关注三类个股
由于我国新医改的主要定位是低水平、广覆盖,基层医疗的需求和供给都将十分庞大,这将导致医疗机构对器械和诊断试剂的需求增加。另外,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般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医疗报销范围向普药、常见药倾斜,这将使普药类公司受益明显。还有,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一些区域性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或将从中受益。
附:医药改革的重点内容条款
1、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结合。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
2、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级分: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
3、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
4、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5、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
6、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7、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增加卫生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8、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9、加强药品监管。严格药品生产、流通、价格、广告和使用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
10、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1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