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鉴赏与写作》课程标准

标签:
温丰捷《歌词鉴赏与写作》课课程标准(新版)教育 |
分类: 温老师课室 |
《歌词鉴赏与写作》课程标准(新版)
课程类别:通识课程
一、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适用专业 |
专业代码 |
修读性质(必修或选修) |
学时 |
总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
讲授 |
实践实训 |
实验 |
|||||||
歌词鉴赏与写作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 |
|
选修 |
是 |
|
|
34 |
2 |
2 |
注:课程名称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名称一致。
(二)先修课程
1.文学概论
(三)后续课程
1.文学创作基础
(四)课程简介
《歌词鉴赏与写作》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任选提高选修课程,也是一门培养文学创作基本技能的课程,同时,也是校际公选课。本门课以歌词鉴赏与创作的规律和技能为研究对象,阐述歌词鉴赏与创作基础的理论与知识,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与运用歌词鉴赏与创作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用“会描述/会解释/会说出……”等词语的“结构/原理/方法……”等知识)
1. 知道《歌词鉴赏与写作》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歌词鉴赏与写作》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理解并掌握歌曲歌词鉴赏与创作所必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知识,如音乐歌曲知识、文艺学知识、美学知识、大众文艺知识,尤其要重视歌词创作和鉴赏批评的特点与规律知识。
3. 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或技术等。即具备初步运用《歌词鉴赏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来参与接受歌曲歌词现象的能力。具体要求是:学完这门课,要初步学会一是能从事歌词的鉴赏与创作,二是对歌词创作现象能作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把所学的《歌词鉴赏与写作》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初步形成关注社会歌曲歌词鉴赏与创作现象的兴趣,形成对歌词创作的兴趣,会运用歌词鉴赏与创作理论去接受、发现、欣赏、分析歌词现象,切实提高歌词创作的写作与分析能力。
2.能欣赏歌词。
3. 能创作歌词。
(三)情感目标
1. (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要素,通过学习达到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养成美好的情感,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
2. 通过歌词鉴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
3.通过歌词写作,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简史 |
理论 |
了解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
|
第二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定位与作用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4 |
|
|
第三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特征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讨论 |
|
第四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语言 |
理论 |
熟悉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
|
第五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表现手法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修辞练习 |
|
第六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韵律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韵律练习 |
|
第七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曲式结构与选题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4 |
歌词欣赏 |
|
第八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校园民谣 |
理论 |
熟悉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民谣练习 |
|
第九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的体裁和题材 |
理论 |
掌握 |
多媒体讲授法 |
4 |
歌词练习 |
|
第十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写作的常见写法与毛病 |
理论 |
熟悉 |
多媒体讲授法 |
2 |
|
|
第十一章 |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内容需掌握程度 |
教学主要手段 |
学时数 |
作业 |
|
歌词示范与创作 |
理论 |
熟悉 |
多媒体讲授法 |
4 |
歌词创作 |
|
四、课程评价
(一)课程百分制评价方式
考核项目 |
考核标准 |
考核方法 |
评分比例范围 |
|
过程考核 |
学习态度 |
是否认真 是否积极参与 … |
回答问题/讨论… |
5% |
上课考勤 |
是否出勤 是否迟到早退 … |
考勤 … |
5% |
|
平时测验 |
是否参与考试 考试分数如何 共有x次测试 … |
自评/互评 … |
10% |
|
作业完成 |
是否完成及其质量 … |
作业批改 … |
10% |
|
… |
… |
… |
… |
|
结果考核 |
考试/考查 |
卷面成绩 … |
闭卷/开卷考试 … |
70% |
… |
… |
… |
||
… |
… |
… |
… |
|
总评成绩 |
100 |
注:按各二级学院要求细分考核项目、评分比例。
(二)期末考试题型和比例
考试题型 |
分数比例范围 |
举例 |
填空题 |
xx-xx% |
|
选择题 |
xx-xx% |
|
简答题 |
xx-xx% |
|
阅读题 |
xx-xx% |
|
改错题 |
xx-xx% |
|
翻译题 |
xx-xx% |
|
名词解释 |
xx-xx% |
|
计算题 |
xx-xx% |
|
绘图题 |
xx-xx% |
|
演讲 |
xx-xx% |
|
论文 |
100% |
结合自己原创歌词阐述歌词特点与规律 |
… |
… |
|
五、课程资源
(一)教材
1. 吴颂今,歌词写作十八讲,2012年,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参考书目
1. 李忠勇、何福琼,歌词写作常识,1979年,第一版次,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