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育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

(2008-10-24 22:10:37)
标签:

谢晓彦

美育教育

促进

幼儿全面发展

温阜敏

教育

分类: 温老师课室

美育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

美育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

中文系成教06级本科(1)  谢晓彦

指导老师:温阜敏

  要: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中,美育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有的老师对美育任务的认识片面狭隘,把美育等同于音乐与美术教育;有的对美育价值定位浅表与错位,把美育作为实施德、智、体教育的辅助手段;有的对美育功能认识不足,忽视美育的携带性、动力性、参透性,致使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没有独立的地位;有的虽已自发地进行美育教育,但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美育的目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幼儿园教育中正确运用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教育、幼儿、运用

                              

一、幼儿园美育的目的、地位和作用

(一)幼儿园美育的目的

    美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美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就美育本身来说,其直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幼儿美的欣赏水平。美的欣赏指人以 自然景色、社会现象(人及其活动)和二者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的正确认识、评价、并体验到愉快或不愉快的过程。在幼儿园“音乐”和“美术”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都把“欣赏”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小班的音乐,规定“欣赏”五、六首歌曲,培养幼儿喜欢听歌曲和器乐曲。但据我所知,在一般幼儿园的美育中,对欣赏这个环节还不够重视,甚至忽视。这是当前美育中的一个缺点,应该予以克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还要重要。我们很难指望每个孩子都能唱得好,画得好,或将来在音乐、美术方面有大的成就;但所有孩子对于“美”的事物都应该有一定的欣赏水平,或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爱美虽是人的天性,但对美的欣赏能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幼儿的欣赏能力还必须靠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来培养。美术课在幼儿动手画画,或做手工之前,可以指导孩子欣赏一些有一定水平的绘画、雕塑等手工艺制品。或好看的花、草、果之类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欣赏,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名歌、名曲,或教

弹奏、范唱一些歌曲让他们聆听等。此外,在户外、参观、旅游和与孩子们一块散步时,老师也要随时随地指导他们对美的事物欣赏。

    2、培养幼儿美的创造能力。美的欣赏是心理或精神活动;美的创造则是身体和运动,更多的是手的操作。美的创造有不同的水平或层次,大师们的绘画、雕塑、作曲、演奏和舞蹈等等 是美的创造幼儿画画、手工、唱歌、舞蹈等也具有美的创造苗头或成分;少数画得好,唱得好和跳得好的孩子,更可以说他们已表现出了明显的美的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的创造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同美的欣赏一样,美的创造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主要是教育的结果一一教师在有关活动中具体指导的结果。对于幼儿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要求过高,只要孩子有所进步就行了。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小小的美术家、音乐家或舞蹈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现在有些家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迫孩子学琴、学画是不对的。有些幼儿园开办图画班、音乐班和舞蹈班等,不经有关的测试就让某些孩子加吃“小灶”,也值得商榷。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相应的禀赋,也难指望其在这些方面有大的成就。这样,就不如把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到更需要的活动上。

    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欣赏是创造的前提或基础创造又反过来提高欣赏的水平。所以,幼儿园的美育应兼顾欣赏与创造,不可偏废。除对少数确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外,重点可以放在欣赏方面,因为美的欣赏更具有普遍和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1、塑造幼儿的审美意识。美育以培育人的审美意识为直接目的,它通过向受教者传授审美文化,进行审美实践,来塑造其审美意识,使其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掌握美的规律,从而能够正确而充分地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4岁至5岁的幼儿,是形成健康独立的审美意识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利用随机教育的方法,抓住大自然、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和行为的向往,在这种向往的推动下,幼儿会不知不觉地对审美活动中的情境进行模仿,先虽是被动的表面的,但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意识。

    2、塑造幼儿完美的人格。达尔文曾说过,“欲使自己的智力和道德得到健康的发展和保持,必须从儿童时代开始重视美育的训练。审美教育并不是某种艺术教育的代名词,它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艺术作品是人类审美意识最高、最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比其它形式更多的感染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作品的美,心胸会更开阔,情感更高尚,感性更丰富,灵魂更纯洁,生活更加充实和愉快,充满信心与勇气。美育所造就的是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它实现了心灵的沟通和超越。美育是心灵的活动,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握眼前和未来、有限与无限、理智与感情、物质与精神。美育具有开拓和丰富心灵,鼓励人去追求美,这正是他塑造完美人格的实质。

    3、美育对其他各育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美育以其特征和优势,对其他各育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美育有形象性、动情性和愉悦性。这使它能给人以感官丰富的满足,激发幼儿各种兴趣,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教育活动比较容易进行。由于美表现了真,蕴含着善,引导人去追求。这使我们在传授知识、扩展视野、开启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美育的帮助,在体、智、德各育上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即使在社会的教育中,美育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指导幼儿欣赏真善美。幼儿的品德行为也就在美育潜移默化的帮助,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二、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一)幼儿园美育目标的构建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对教育结果的期望,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中必须构建科学的美育目标。在建构幼儿园美育目标时,必须遵循目标的全面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具体化原则。

    1、全面性原则。目标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美育目标的内容必须全面反映未来社会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的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正如彼得森所说:在目前与未来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是情感、智慧、个性等方面成熟的人。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看,幼儿是一个具有生理的、智力的、情感的等多种需要的个体,幼儿个体的发展应包括身体、心理以及心理以外的行为表现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幼儿园美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幼儿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既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利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行为,激发智力,增强体质,强调整体育人。同时,幼儿园美育目标还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美育目标,一方面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水平,提出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基础、最必须、最适宜的目标,体现共性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在目标达成时间以及达成方式等方面留有余地,体现个性特点。这样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2、整合性原则。目标的整合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美育目标结构体系必须依据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方式特点,加强各目标要素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合结构体系。幼儿园美育目标体系强调两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一是幼儿身心发展各阶段目标要素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横向相关关系;二是幼儿身心发展各阶段目标要素的纵向连续与递进关系。

    3、具体化原则。目标的具体化原则是指幼儿园美育目标应根据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幼儿发展特点,对各目标要素作出具体的行为与内容上的界定。目标的具体化是可操作、可测评的基本保证。要求一是对目标内涵作出有价值的、可触可感的行为与内容的界定;二是指目标表述形式应做到条目清晰、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者理解、把握和记忆。

(二)幼儿园美育内容的选择

    美育内容是美育课程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现美育目标的中介与载体,美育内容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美育目标的达成。在幼儿园美育目标建立后,必须认真地选择能行之有效的美育内容。在选择美育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性。美育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标为核心,围绕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凡是目标所涉及的范围与目标所要求的深度,都必须有相应的教育内容作保障,每项目标都有相应的一项或几项特定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各项内容潜力,使每项内容尽可能多地指向各项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如:“笑口常开”这项内容同时指向能感知人物面部表情特征,有注意体验自己情绪、保持活泼愉快情绪及观察别人情绪的意识,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等多项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