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佛山兴国禅寺寺门楹联了为清代举人[注:非“秀才”]杨兆庆(原名杨崇庆)手笔

(2015-01-03 16:14:26)
标签:

佛学

分类: 在文字中寻古(关于济南)

    千佛山兴国禅寺西门两侧有一幅十分出名的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山师上大学期间第一次爬千佛山、至兴国禅寺、见到这幅楹联时就非常喜欢,记得学曾把它抄在了日记本上。
      关于此联的书写者,正式出版的的各种书籍中都因袭相传[也不知是谁抄的谁的]为“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如《济南园林绿化志  (送审稿)》(济南市园林管理处编志办公室)、《历下区志》(济南市历下区编纂委员会编  1992   、《济南旧影》 (严强等  2002    )、千佛山史话》(刘玉华著  2010 )、《济南楹联漫话》(荣斌,荣新著  2010    )、《山东文史集粹  (修订本)  (上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8 )、《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名胜》(朱正昌总主编;田川流卷主编  2004   )、《齐鲁揽胜》(牛国栋,白晋元编著  2006  )、《好客山东导游词》(曾招喜主编  2009    )、《山东旅游综览》 (齐子忠  杨殿嘉等编著  2002    )、《江苏山东行》(李乡状主编  2005  )、    《寺庙文化  珍藏图文版》(释源编著  2006)、《中华名册纵览》(杨延阳著  2006    )、《读行红色圣地  山东》(李相状主编)   、《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山东》(曾招喜, 张爱文编著  2007 )、《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思远编著  2013)等等,莫不如此;而且这些书中除了指出这幅楹联的书写者为“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之外,都再无一句关于这幅楹联书丹者的介绍。

       我此前对此也没太留意,也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直至今天下午博友泉之魂君在QQ群里发问:“谁有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的资料?就是写兴国禅寺山门楹联的那个。”“兴国禅寺山门的楹联是没有落款的,到底是谁先提出书丹者是清末秀才杨兆庆的呢?”这时我才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凡泉之魂君提出的问题,往往就真的是一个很难办、很难解答的问题。

       于是乎,我就开始查资料,可在以上十几种书中(如上所举,这些书的作者中有专门研究济南楹联的老一辈文史专家荣斌先生,也有济南著名文史专家牛国栋先生)都没查到更多的资料,后来反倒是在百度上搜到一篇不久前刚刚贴出来的网文,很好地解答了博友泉之魂提出的问题!

      这篇博文的没有署名,故作者的名字俺也无从知晓,不过我觉得他的这些记述当是非常可信的,我觉得他的这篇文章也是很值得济南本地的一些媒体刊载,以便让更多的济南人知道的。只是不知道济南本地诸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们有没有独具一双慧眼的。在济南本地诸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们没有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的时候,俺只好先把这篇文章转帖在这儿了!

 

     [此博文贴出后,蒙泉之魂君赐示,下面这篇网文的作者为济南文史学者郇起鸿先生,该网文已以《千佛山兴国禅寺寺门楹联为何人所书》为题发表于2012年第6期《春秋》杂志上]


         该文的原文链接如下,不敢掠人之美,特再次声明于此。

           http://w.dzwww.com/p/69417.html

           千佛山兴国禅寺寺门楹联为清代举人杨兆(崇)庆手笔
  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西门两侧有一无款识的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楹联内容透出禅机,发人深省;字出欧体楷书,心平气和;内容与书法浑然一体,叹为观止。此楹联素享兴国禅寺“第一景观”之誉。

  楹联为何人所书,众说纷纭。通行的版本(《千佛山简介》、《历下区志》、《济南市志》)谓:“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书写”,此说不完全准确。
  兴国禅寺寺门楹联是“杨硕祖上杨峻丞写的”,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笔者听书法家彭平如(1905~1980)讲的。彭(平如)家与杨(硕)家是街谊世交,当年彭家居济南南门外佛山街,杨家寓蒋家胡同。蒋家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与佛山街、朝山街相通。
  杨峻丞是杨硕的曾祖父,本名崇庆,字峻丞。至于杨崇庆又名“兆庆”,这是有些来历的。宣统元年(1909)兴建的光绪帝陵,称“崇陵”。为讳“崇”之忌,取“崇”相近之字“兆”,于是杨崇庆才有“兆庆”之名。杨崇庆又名杨兆庆,这在史书里是没有记载的。
  谢兆有、刘勇、王毅编著的《齐鲁书画家汇传》言:杨崇庆(1849~1927),又名重庆,字际云。“通经史,工书法,精行楷,尤擅大字。杨氏以卖字为生,时济南商号之牌匾多为杨际云手书。笔势雄奇,墨韵生动,盛誉一时。”然《齐鲁书画家汇传》未涉杨崇庆书写兴国禅寺寺门楹联和后人能书擅画之事。
  关于杨兆(崇)庆为秀才的说法,就不对了。杨兆(崇)庆是举人。此事,民国十五年(1926)《续修历城县志》有记,杨崇庆,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举人,“字峻丞,第五十九名”。
  秀才与举人不是一个档次的。“秀才”是“生员”的俗称,是童生通过童试获得的进学资格;而举人是生员通过以省为单位进行的乡试选取出来的,举人是乙级功名,是有资格入仕的。
  就兴国禅寺寺门楹联误记为“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书写”一事,我与杨硕夫人李先生有过交流。据李先生讲,杨家后辈知道误记之事,但他们对此看得很淡,“杨家祖上所书兴国禅寺楹联,能为千佛山、能为济南添彩增色就好。”令人起敬。
  杨家为济南名门望族、累代书香。杨家祖上曾跟随林则徐虎门销烟,功成名就归乡的时候,是相当风光的。杨峻丞之孙杨延龄(名祖荫)亦喜艺事,擅书能画。杨延龄的儿子杨硕渊源家学,青出于蓝。1926年出生的杨硕,名宗贤,先获益于关友声、黑伯龙、吴镜汀,后列刘海粟门墙,其山水以功力浑厚和灵逸之气盛誉于齐鲁画坛。杨硕兼能花鸟,不输其山水。上世纪七十年代,杨硕尝贻我一幅菊石图,虽寥寥数笔,却挺秀淡远,浑成自然。杨硕之子杨文睿亦能绘。
  兴国禅寺寺内的“龙泉洞”篆额,是济南当代书法大家任晓麓(1907~1981)于1980年写的,任(晓麓)家与杨(硕)家,也是街谊世交。济南南门外蒋家胡同一带真是钟灵毓秀,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另外,本文中关于大明湖天香园太湖石翟云升题刻的记载也是很有价值的,一并转抄于下:]   

      济南大明湖天香园位于铁公祠北,游人较少涉足。园内现存清代古文字学家、书法大家翟云升题刻的一尊太湖石,此乃大明湖现有题刻太湖石中的唯一旧物,可谓弥足珍贵。
  翟云升的题刻在太湖石左肩背面,这是太湖石上相对平整且面积最大之处,约纵一尺七寸,横八寸。笔者有其墨拓一纸,虽拓工不精,亦楚楚可观。题刻已有泐损,但仍可辨识。题刻隶书三行、二十字(重文二),字径约一寸八分:“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款识行书两行、十四字,字径约六分:“白香山咏太湖石诗,文泉翟云升书。”下置小篆“文泉”朱文六分印一枚。
  翟云升(1776~1858),字文泉,山东掖县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有《说文辨异》八卷、《古韵证》二十二卷、《隶篇》、《续隶篇》、《再续隶篇》四十五卷等存世。其为“桂馥弟子,工隶书”。翟云升的隶书渊源于《孔庙碑》,博采《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纪泰山铭》诸碑刻之长,形成自家面目,平正工稳是他的书格。
  翟云升其师桂馥书迹,在济南尚有可寻:五龙潭碑廊桂馥隶书《潭西精舍记》刻石、五龙潭“秦琼祠”桂馥隶书《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千佛山历山院西门楼南壁桂馥隶书《历山铭》刻石。
  “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取自白居易(香山)《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之第四、五韵。二韵与天香园太湖石相合,似翟云升以石择诗而为之。
  天香园太湖石上的题刻,纵有行横无列,行气疏朗,气韵连贯。这与翟云升其他传世隶书作品“横看复有行”的章法不同。细察石面,题刻第一、二行末字贴近一较深凹槽,或许是随石刻工将原作字距压缩。题刻章法是翟云升有意为之,还是勒石所致,不得而知。但题刻章法与太湖石韵致相得益彰,则是毫无疑问的。
  天香园的这尊太湖石,原在大明湖南岸遐园东廊门南外侧,据1989年《济南市园林资料汇编·大明湖公园》记载,1997年始迁入天香园,对于其1989年之前的经历,众说不一。太湖石本乃尤物,清季大书家翟云升题刻加身,更显弥足珍贵。其身世的扑朔迷离,又为这尊太湖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然而天香园的这尊太湖石久经风沐雨,题刻渐损,善待此物,刻不容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