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桐和他的《济南竹枝词》
2006-04-25
明万历间王象春的《齐音》问世百余年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王初桐的《济南竹枝词》镌刻刊行。这本诗集无论从体裁还是内容上,都可视为《齐音》的后续之作。
王初桐(1730~1821年),字子阳,清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七年(1787~1792年),先后任齐河县丞和新城、淄川知县。著有《资治通鉴考证》、《路史正讹》等著述,以及《济南竹枝词》、《海右集》等诗集,为著名诗人阮元、王昶所推重。王昶在《济南竹枝词》序言中称赞道:“……《济南竹枝词一百首》,风流蕴藉,得缥缈之余音,不徒历城掌故,试取王季木《齐音百咏》较之,北秀(神秀)南能(惠能),谁是真如妙谛,必有能参破之者。推崇如此。”这一评价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已故徐北文教授曾指出,此集若与《齐音》相比较,“尚差几个层次”。不过,仅就有关济南名泉的咏赞和记述来看,它较之《齐音》更为丰富。
概括起来,《济南竹枝词》涉及济南名泉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诗集中歌咏和记述济南名泉的诗歌共9首,包括趵突泉、三娘子湾、二十四泉、罗姑井、洗砚泉、琴泉、甘露泉、林汲泉、云台寺泉等。其中对济南市郊甘露泉、林汲泉和琴泉等名泉的咏颂更值得一读,例如:
太甲荒陵古井前,井栏镌字不知年。
游人若到开元寺,瀹茗还需甘露泉。
(《皇览》:商太甲陵在历山,冢旁有甘露井,石镌“天生自来泉”五字,乃古铭也。开元寺在佛慧山,宋崇宁初,以甘露泉试北苑茶,今石壁上题诗尚存。)
苦洪峪口白云深,试听琴泉泉似琴。
何必思贤寻旧谱,高山流水有清音。
琴泉在苦洪峪,泉声滴夜,如理丝桐。见《齐乘》。历下彭山人善鼓琴,续刻殷文庄所刻《思贤操谱》。
值得提及的,《济南竹枝词》中还记述了乾隆丁未年(1787年)夏趵突泉水枯竭,至秋自涌的情况,为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名泉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济源谁向地中探,岱北潜行出郡南。
断续但看丁未岁,铁牌何必五龙潭。
(曹植文:
源导济,作润岱坰。万历戊午,岁大旱,趵突泉竭,五龙潭郭羽士以铁牌沉之,复如初。乾隆丁未夏枯,至秋自涌。)
二是诗集向读者提供了清代乾隆年间在趵突泉、金线泉周边的名胜古迹、史迹和民俗资料。以下二诗便是突现这方面内容的例证:
广额垂螺碧玉年,花花朵朵函钗钿。
满街游女多于蚁,齐上城南趵突泉。
通乐园开望水涯,书生阁老后先夸。
如何金线泉头墅,偏落寻常卖酒家。
王初桐客籍山东,为官五年有余。由于他先后于济南邻近的齐河、新城和淄川任职,所以为他游历济南诸多名泉带来了便利条件,从而使他由热爱济南泉水,赞美泉水,到进一步热衷于探讨和研究济南泉水。从下面这首诗中就可看出他对济南泉水文献可谓了如指掌:
勾稽七十二名泉,每抚残碑恨转生。
闻说当年李文叔,济南水记最详明。
名泉碑不知何人所立,总七十二泉,远至中宫、灵岩诸泉俱载,而华不注之华泉、明水镇之净明泉,皆失不取,盖残金俗笔。李文叔曾著《济南水记》,惜不传。
□任宝祯
(转贴自《济南时报 ·泉城广场》)
http://jnsb.e23.cn/contentid.jsp?id=20064250057&ondate=2006-04-25%2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