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

(2009-05-02 01:55:54)
标签:

何失

镜子

谏议大夫

迷惑性

唐太宗

文化

分类: 舞文弄墨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明白,只有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猎获信息,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较合理的判断。道听途说,片面之辞却往往很具有迷惑性,这就需要我们一双去伪求真的火眼金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对成功的渴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