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2008-12-13 10:12:26)
标签:
课件
形变
机械波
科学性
艺术性
杂谈
|
分类:
多媒体课件制作
|
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编制课件应遵循5条原则:教学性原则、控制性原则、简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性,即课件的教学价值。课件的教学性主要表现在课件的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及组织表现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教学性的含义。
(l)教学目标
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根据教学设计的不同,目标可多可少。例如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课件,教学目标可设置为:"展示机械波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机械波的概念,波长、波速和频率的概念及其关系"。也可以设置为"使学生理解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会根据已知的一个方向判断另一个方向",或"理解波的独立传播性和相干性,会判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
(2)课件内容
内容的选取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传统上一直采用讲述教学、因此教学结构单一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学习。其二选取那些在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其目的是顺利实现新知识的顺应,更新或重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在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有人认为课件的内容就要选择难点和重点,这一认识比较片面。
(3)组织表现形式
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发挥计算机的特有优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优势是动态模拟,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感知量,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对于模拟,既要有连续的演示,又要有分步骤的演示。只有连续的演示不利于教师的讲解,只有分步演示则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表象。如果一个课件缺乏创意,仅仅是板书搬家,习题搬家,那么其教学价值就很低。
(二)控制性原则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片,只能一放到底。因此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使师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灵活使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l)运行快捷
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安装、拷贝到硬盘上。有些课件只能在软盘运行或光盘运行,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有的长达数分钟,师生焦急等待,使课堂失控。还有的课件附有复杂的安装说明,使人望而生畏。
(2)操作界面友好
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为便于教学,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3)交互应答
对于以学生课堂自学为主的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型课件,可以现场输入数据改变演示进程。
(4)容错性强
目前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是很高,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的可靠性。
(三)简约性原则
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大屏幕电视或大屏幕投影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全班的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内容的切入和退出最好采用淡入和淡出,避免花俏的动作。我们可以把以上特点概括为简约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l)画面布局突出对象
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运动的对象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对象的图形要简约化,避免单纯的"求真实"倾向。
(2)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不易多
同一画面以不超过4种为宜,避免使用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特别是高中阶段的CAI课件更要注意。
(3)减少文字数量
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对过程的感知,因此不适宜将定义、定律等概念大段大段地放置在课件画面中。
(4)避免复杂
不必制作华丽的片头(相当电影的序幕),内容的跳入转出采用淡入淡出,避免多余动作(如文字一个一个地蹦到屏幕上,对象转几圈再定位等)。
(5)尽量少用音响
除非必要现象的拟音,现象的描述和概念的陈述不要以声音信号的形式出现,即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不宜出现背景音乐和解说。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否应对于有科学性问题的课?quot;一票否
决",要对科学性问题做具体分析。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模拟符合物理原理。但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徘徊阶段,课件的编制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广大教师走进课件编制者的行列。所以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宜粗不宜细。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1)原理正确、细节淡化
物理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例如动态模拟日食和月食的演示,能显示本影区和半影区,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既可。而不必顾及地球饶太阳公转一周,月球要饶地球转12周,以及轨道共面性差异等细节。否则画面极不简约,干扰主题。如动画26日食.swf所示。
(点击此处播放动画)
(2)允许必要夸张
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夸张。例如弹性碰撞的演示,碰撞小球经过形变和恢复形变的过程,为使学生充分感知形变过程,要对形变程度进行夸张处理,使形变量足够大。
(3)力求准确
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五)艺术性原则
如果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则说课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样的课件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美的形式能更好地表现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考虑到目前的课件编制水平普遍不高,这一项的要求不宜太高。其表现有:
(l)画面美观
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
(2)逼真
在不违反简约性原则下,使对象更加逼真,如采用三维效果。
(3)运动流畅
对象的连续运动流畅,无拖沓、跳跃的感觉。
(4)必要的配音
艺术性和简约性统一又矛盾,简约本身就是一种美,而过于求美又破坏简约。要掌握好尺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