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五)启明整理

标签:
李炯峰书法杂谈 |
分类: 启明书法博客 |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五)启明整理
作者:李炯峰 编辑:启明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主要内容都是李炯峰书法交流群中的李老师针对书友提问和习作的点评,以及李老师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这个系列文章都是以日期为单位进行整理,或长或短,所以大家有时候看到的文章可能比较长,有的则比较短。但是,只要是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内容,启明都悉数做了整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没有机会加入群的书友也能看到群里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交流。
————启明专用分割线————
一、李炯峰针对国人书写存在的问题做的分析
国人的书写问题在于自小形成书写观念和书写习惯。
其一,绝大多数人受写钢笔字的影响太大,多是用硬笔法写毛笔,严重缺乏驾驭软毫的经验,钢笔字结构还算美观,一写毛笔就僵硬浮躁,因为缺乏对软毫的理解和感受。
其二,自幼受规范印刷体的思想禁锢,缺乏对传统古帖的审美能力,很多学书者,对古帖没有一个清晰的审美辨别能力,都看不出好坏,怎么学。古代文人对书法的审美的敏锐性,跟现代人是两回事。江湖书法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文化断层。
印刷文字,结构规范。
真正的书法高手,是已经对软毫的控制训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毛笔的笔毫甚至就几乎是他身体的一部分。笔毫一触纸,就像自己的皮肤跟物体接触一样,直接传递给大脑一种触觉。大家写字要去细腻地感察毛笔传递过来的微妙感觉。去巧妙的使用毛笔,不要粗鲁,不要蛮狠,你对待身体的一部分肯定不会粗暴野蛮。
现代人学书法,有些甚至写了一二十年的,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你现在学的这个古人。他说,不知道,因为他是历史留名的书法家,他的肯定就是好的,那我就学他了,我问他,你知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他说不知道。我就觉得很可悲,才发现一个我原先没想过的事实,就是大多数人是盲目学书法。我以前一直以为学书法的人,对书法的感受很敏锐。
我从小到大一直没间断写毛笔的。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写作业就喜欢连笔写字,老师说我成绩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字太潦草,而我自己觉得连笔字写起来特别漂亮,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世界上的规则和道理是抱有质疑态度的。
李炯峰作品
我觉得自己连笔写的字非常好看,我就严重怀疑老师的审美。但是我不搞对抗。我以另一种方式证明我是对的,我觉得老师写的工整字很容易写,就是一些简单的规律在重复。然后我做作业还是写我喜欢的连笔字,只有写字课的作业,我写的非常美观工整,表示我有能力写那种端正楷书。说说我的人生经历,不是吹牛,真实情况。
其实我们很多都是有审美天赋的人,很多有审美天赋的人在小时候被统一的标准强制抹杀了。但是我依然很叛逆,我怀疑世界上所有的规则和道理。这种性格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但毫不后悔。
李炯峰书法作品
我喜欢去反复推敲事物的合理性。我不会因为你说有道理就觉得有道理。我首先会想你是没有道理的,我怎么去证明你没有道理,如果最后觉得还是你有道理,我才会认可你的道理。放在书法上,这种个性帮助我自悟。临帖时对很多字我都和古人较过真。王羲之这样写确实好看,那么我不按你这样写,行不行?先试试,发现我不这样写确实差距很大,我就找出你高明的地方在哪里,吸收为我所用。按你的来,如果我不按你的来,也挺有意思。好,这个我就不按你的来了。
二、李炯峰谈个人创作心得
我目前不管别人怎么写,把自己的特质表现出来。
我当下写字的状态是尽可能直抒胸臆,收放随心,放的时候毫无顾忌,既不故作文雅,也不故作潇洒,以前修饰性的动作太多。
不要违心地写字,违背本心地故作含蓄或者故作大气,都非真实流露,一旦不是真实流露,作品给人的感受便显矫揉造作。我所做的是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积学,你学了哪些东西,能怎么轻松地用就怎么轻松地用,也不要刻意为造章法而制造强烈反差,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有积学。
进步其实不难,一定要经常总结自己对某些经典碑帖作出具体分析之后得到的经验,最好记录下来,积累一段时间,会有大的提高。
我经常放大剖析一些古人的特点,以后与大家一起探讨。颜真卿放大了王羲之的外拓特点,卓然而立。米芾放大了二王当中张扬的特点,照耀皇宋。所以,要学古而成就自己,必须找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隐形特点,为我所用。很多学书者陷入两种状态,一种是死记硬背,创作时生搬硬套。另一种好一点,找到古人一些很明显的特点程式化去套用,但还是难免流于简单。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帮第一种朋友向第二种转化,帮第二种朋友向找到自己的方向转化。
学习经典碑帖,一边要观察古人的细微特点,一边不激不厉地把自己的书写习惯融进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