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附图详解)

(2017-11-05 22:15:13)
标签:

向背

书法向背

分类: 启明书法博客

 

http://blog.pic.xiaokui.io/a85ac54273405e664633ee928d34bd60

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附图详解)


启明按: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历代书家在作品中如何体现向背的处理方式?估计很多书友都有疑问,今天梁三日老师在交流群里分享了这篇关于书法向背的文章,虽然此文启明在很久以前看过,但是今天看感觉又有新收获,对于这种普及书法理论的干货文章,启明觉得必须收录在这个公众号里。原作者无从考究,但感觉一定是个高手,若原作者看到这篇文章还请留言联系。


http://blog.pic.xiaokui.io/896a22f134bf354c6ac86d16cd22a547


书法艺术的线条没有绝对的直。直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势向,在具体的应用中书者必须追求的是曲中之直,一种径直而富有运动感的势向,因此如何用“曲”,便是书法艺术线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实“曲”并不一定便是圆,由于势向的变化,“曲”同样可以给人造就方的感觉。比如,笔画势向的相向、相背,就可以产生一圆一方的不同变化。


http://blog.pic.xiaokui.io/bf1320806acf5328ea53ede83786d624

左为背势,右为向势


姜夔《续书谱》“向背”条称:“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王羲之确实是自古以来最善于运用向背以求变化的第一大家。即使是同样的字,向背之势不同,以至方圆互别,有时会至在同一作品中,右军都能随意使用向背,毫无牵强之感,足见其对字形变化的运用,已臻极度自然的境地。


http://blog.pic.xiaokui.io/41bfb4547fb34eee4ff41d20d08cb92a

http://blog.pic.xiaokui.io/2b0eddec2cff04c9989d354e3de9f965

http://blog.pic.xiaokui.io/008ac341d61f2881ba90bc5398f343d5

http://blog.pic.xiaokui.io/7abe06d1619998f94977c0981907fd8d

http://blog.pic.xiaokui.io/7f3cc0c2507e3b448159d164b7ee1570

http://blog.pic.xiaokui.io/c91a42f320c25f771a8d343cb2977191

http://blog.pic.xiaokui.io/c7b740a28974c936ed70f467c3768f25

左为背势,右为向势

同样的字,右军能在向背之间自然切换


右军在同一字中还可采用向背变化,如“时”字,“日”旁相背,而“寺”旁又采用圆势,成字的最终效果究竟是方还是圆,怕是很难明言的。


http://blog.pic.xiaokui.io/fa7dcfd9e5ab820a509377fd16a7ed68


又如“兰”字,外相背而内相向,“简”字则外相向而内相背。


http://blog.pic.xiaokui.io/649c4084660dfea72783b9ce19377822


“明”字左相向右相背。“觞”字左相背右相向。

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附图详解)

“耶”则使用的是左右偏旁的相背之势。


http://blog.pic.xiaokui.io/1404abc06b55c560146fba9f4e2daf5b


“彭”、“湍”、“ 怀”三字是竖相向而横里采用相背之势。


 

http://blog.pic.xiaokui.io/7e2538c9131a4c096e2b7cc4cc865f8f


“暂”字更有趣,两个偏旁竟然大胆地写成“((”之形,实在是非相向又非相背。


http://blog.pic.xiaokui.io/2a5a180b3b29bb4dc98ac6b0d891a204


整体说来,右军书法的向背之势比任何人都用得多,用得鲜明而又复杂,向中有背,背中有向,从而就绝不能简单地以向背概述其方圆。右军法书总的给人的感觉是,循规蹈矩而又出人意外,这正是右军技艺的最高明处。


 

http://blog.pic.xiaokui.io/54ccbf51dc694651f8664d38a6efcd27

王珣《伯远帖》


启明注:《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


其实,何止右军,晋人法书,如王珣《伯远帖》等,都具有这种变化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晋代楷书尚未被规则化,最少清规戒律,故最显自然生动,随意洒脱。米芾曾曰:“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正是看到这一点而引以发议的,而右军正是诸多晋代杰出书家中的代表人物。


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在唐法凝固之后。


比如欧书多用相背。


http://blog.pic.xiaokui.io/def4ef30eb1e4530849e0a140addf672


虞、褚多用相向。(上为虞字,下为褚字。)



http://blog.pic.xiaokui.io/28b03ec67c74dd7fcd62efa61e6e377f


颜真卿几乎净用相向,而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又几平全用相背。(左为颜字,右为李字。)


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附图详解)

他们都将相向或相背作为自己的一种典型书貌来使用,风格固然强烈了,但也因之而带来了习气。


不过应该说明,行书作书,使用相向之势者远远超过相背之势者。


比如宋四家中,唯东坡向背兼用,米、黄二家,都以相向为主。赵孟頫行楷步踵李邕,故时尚方势,而小字行书则明显偏圆。明代文、祝多圆,董其昌自称“破方为圆”,自然更重圆势。唯晚明张瑞图,相背露锋,则是一味注意方势的,这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颇为少见的。


尤须指出的是五代的杨凝式,尽管他尽得鲁公心法,他的行书作品《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极似颜真卿书,净用圆势;而他的《韭花帖》与前者相比,几乎判若两人,笔触清健,以方势为重,显然深得二王意韵而又不失自家风貌,足见其善学善用。无怪宋诸名家对他推崇备至。(左为《韭花帖》,右为《草堂十志图跋》。)


http://blog.pic.xiaokui.io/b6ffd3abc2346294e46aa1b18be0c9a5

 

总之,在行草书的书写过程中,向背之势都不可缺少,自然变化、合理安排、始臻上乘。


 预告 

下一篇文章将发布某高手谈疏密关系的文章,敬请关注~


 书法中的向背是什么意思?(附图详解)

推荐阅读:

古代毛笔是怎样的?你是用有心笔还是散卓笔?

毛笔分叉?可能是因为您不会调锋

梁三日:什么是笔法?(超全图文详解)

白砥:笔法·笔力·线质

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  

 

http://blog.pic.xiaokui.io/f19d9573daa24b761832e0f4b94fc2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