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太专制,作为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2014-07-04 11:06:24)
标签:

父母专制

怎么办

分类: 教育文章
父母太专制,作为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父母太专制,作为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启明按:我常常喜欢观察和反思我的亲戚或者朋友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就是在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我也会暗自揣测这对父子或父女平时是怎样的一个交流状况,甚至会臆测这个父亲可能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然后我会根据现象去找对应的心理学理论来做做解释。哈哈,说得好像很高端,其实只是为了说明作为天蝎座的我确实对心理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小的敏感。今天在看我们公司网站的搜索词的时候,发现有人通过搜索“父母专制,想暴打他们一顿”访问到了我们网站的一篇文章(无疑,我猜想这孩子一定是被专制的父母压制久了,有了心理压力想寻求解决的办法),这篇文章是我们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史芳老师所写,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她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与专制父母相处的方式方法非常有道理且充满了专业气息,我想这是心理学的美之所在,这里特地分享给大家。

全文如下:

    亲子关系的好坏,90%以上决定于父母的教育方式。通常,来找我咨询和参加讲座的家长都希望能找到“对付孩子的办法”,但是家长离开时都感觉是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已经很幸福了。然而,有不少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痛哭流涕的忏悔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回去后遇到事情后依然打骂孩子,压制孩子,这和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性格等都有根深蒂固的关系(启明按:所以,我们应该怀着悲天悯人的心去原谅他们,他们也许小时候就是生活在专制的家庭氛围中,他们自然会延续这些做法而自我不能察觉,因为他们也没见过民主的家庭是怎样的,你说,他们是不是可怜的呢?),所以很难在短暂几次的咨询中彻底的改变自己。而大部分父母是没有机会也没有想法去探索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怎么样!(启明按:有时候我们只顾赶路,却很少停下脚步静一静。)

  那么,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有一个民主的家庭,那么恭喜你,这样的家庭氛围无疑给了你自由的空间,你可以自由的成长和选择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的父母比较专制,我们有没有办法成为亲子关系当中的主宰者呢?

  首先,不要怪他们,你小的时候是那么的依赖他们,他们照顾你的方方面面,你把他们说的每句话都视为真理,现在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是不习惯,不习惯你不再需要他们;同时,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因为你是他们最重要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经验,知道如何选择会使你的发展更顺畅,不走弯路,所以会要求你听话。但是长大了的你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需要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不想一味的服从。于是开始叛逆,你反感他们的态度,以至于即使你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你依然与他们对抗。

  我的建议:

  1.不必“听话”。

      你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你学会了思考,你也学会了选择。当然你的思想未必很完美,也未必很全面,但是谁天生就能做的完美?有些父母总是放不下,害怕孩子因为考虑不周到而走弯路,于是总是预先想好对策让孩子执行。这样,即使家长的对策很好,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和权力。要知道,一个人具有思考的能力比暂时的成功和失败更重要。而这种能力就是在遇到这些事情后锻炼出来的。所以,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并且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多个案例来看,家长在给孩子留出空间之后孩子们反而变得学习主动。毕竟我们的未来有很多事情是父母无法预料的,我们必须学会独自思考和选择。

  2.也不要“对抗”。

  即将步入中学或已经步入中学的孩子有一个心理需求,就是“成人感”。即主宰自己,希望能够做自己的主人。不希望被家长和老师控制。而父母还是习惯用以前的方式管束孩子,于是孩子内心“成人感”的强烈愿望就导致孩子表现的很叛逆。于是,如果家长说你要往东走,孩子就会朝着东以外的任何方向走,即使他也认为东是对的。

  那么,孩子,你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表现是不是同样不是“成熟”的做法呢?事实上,无论是“听话”还是“对抗”都是被别人主宰的一种做法,如果我想让你往东走,我就告诉你往西走,你不就被我控制了吗?所以你的“对抗”并不是一种冷静成熟的做法。成熟的做法是,参考一切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建议,去做自己的事情。当你能够多次成功的完成一些事情,你的父母自然就会认可你的能力,从而减少对你的干涉。要知道你的父母不放心你是因为你没有让他们放心。

  有一个初三的女孩儿很烦自己父母对她的监视和唠叨,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我说,你爸爸唠叨你的时候你怎么回应的呢?她说:我就低着头不说话,在严重了就吵几句。我说:你想让爸爸“闭嘴”吗?她说:当然想了。我说: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爸爸的心理,他唠叨是因为他感觉你没有听进去,如果他说一遍,你就给他很好的回应,他觉得你认真听了,是不是就不会再说多遍了呢? 

  我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准备一个精美的本子,首页写上“父亲的谆谆教导”。每当父亲开始“教育”自己的时候,你就说“您的教导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要记载下来”。于是拿出本子,在父亲教育自己的时候把重点记下来。同时也要告诉父亲,“我会认真思考您的建议,但是不会是被动的接受,请您理解!”这个孩子回去这样做了,父亲非常感动,因为孩子这么重视自己说的话。感觉孩子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样只会反抗的小孩子。于是对孩子多了信任,监视,唠叨自然就少了很多。

  要知道反抗不是你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空间,获得父母的肯定和尊重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完)


       编后语:上一辈人因为本身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文化程度问题,多少会导致下一代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倒不是要批判上一辈,因为他们其实也是可怜的,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些为人父母的人在幼时是否遭遇过一些心理创伤,如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到遗弃或者有一个长期酗酒且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等等。启明整理很多家庭的教育的文章目的只有一个,就像鲁迅曾说过他写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倘若这些文章真能够让您对子女教育有所反思,那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每个人有了孩子就可以称作父母,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


                                                                                 我是启明 来自智康1对1





启明推荐更多相关的文章给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