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说  王草堂

(2011-03-06 23:38:35)
标签:

万古山水茶

认知科学

文化

分类: 一壶居士马莲道蹓跶

(一壶注:王草堂《茶说》(约明末清初)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加工的记载,见于清代陆廷灿所著的《续茶经》。文中记述了武夷茶的制造。)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花香之胜。

二、培植:每年于仲春时,用工铲锄,去其蔓草,采摘之后,均须复锄一次,迨深秋时掘松泥土,以舒其根,茶丛自然畅茂,且耐老有奇香。

三、采摘:须于立夏前后,其叶开面未有毫心,方可采下。一丛宜分三次采摘,因地有肥硗,气候不齐故耳

四、时候:每天采摘,须露水干后摘者方可入奇种堆。如露水者、过夜青、雨天青,均不得入堆,以示优别。至摘青以三叶为度,有种粗大者,只采二叶,至作青时方能使苦水去而香味存,且茶丛不致亏损,实两得之益。

五、晒青:须看日色为标准,每筛以半斤至十两为度。候叶软便翻一次。晒至叶上枝软方移置架上。待筛匣冷,以二筛合一筛摇一次;再候半刻,复将两筛合一筛,又摇一次,如此摇法,约每筛有四斤之多;务须移至密室。该室如有空隙,宜用纸裱外。看青之人,日中亦须茶油灯照在密室内,须连摇四次,候其茶叶软者,通乔亢 为硬成饭匙式,且叶边齿上现出朱砂鲜红兼发出花香,方可落火。栲栲播匀,再落蒌。片时候炒。

六、摇青:以天气为标准。如有南风,天气和暖,其青来必快,用轻手摇。若天气冷凉。用重手摇。否则青来太快,人工不敷;青来太缓,人工损失,不可不知。

七、雨天:如茶叶不甚粗老,可停候其晴明,或万不得已总要采摘,厂中须造青楼,用苦竹棚成,焙去竹油方可用之。青楼置火于下,宜俟其烟尽,开青于上烘之,烘软然后再摇造。其法如前,若天气冷,青间亦置火钵。

八、炒鼎:亦须看天气为准则,天气晴明,茶青必好;苦水去清可用复手,不可吊开,免致走失真味,如天气冷及宿青苦水未清,落鼎时,要速吊开,手炒数十下,以去苦水。语云:“苦尽甘来”,炒茶亦有此旨,宜细心研究。

九、复炒:先前炒熟之茶,用功揉挪,至有卷条,然后松开落鼎复炒。起双手平压,随即翻转;又平压之;松开炒几下,即起再揉。其茶乃有兰花香味及水鸡皮色,阳看白色,阴看绿色,皆于此一度工夫成之,万不可忽。

十、揉茶:初用轻手揉挪,至将卷条之时,方用重手揉搓之,总以个个有条能起螺头为最妙。

十一、水(有改作火者,非。编者)焙:初时用烈火,乃不至走味,候叶干枝软起焙,以三焙或四焙作一筛,撒至架上,以去苦水、火气,宜候至六点钟外方可复焙。

十二、拣工:须于水焙后拣尽枝头,然后下焙。

十三、复焙:其时间对于水焙之后,总以六小时为准。若复焙太早,茶色未免燥少油,迟则走失香味。初落时笼不用盖,及香气蓬勃,宜用竹帘密盖,如此方能香上加香,然后用纸包复焙为尤妙。乌龙茶,叶厚而色浓,味香而远,凡高旷之地,种植皆宜。

 

(武夷茶自穀雨採至立夏,謂之頭春,茶採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候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陽羨界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蘿龍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純。獨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茶採而攤,攤而摝,香氣發即炒,過時不及皆不可,既而焙,復揀去老葉及枝蒂,使之一色。)

             --------------------------------------------

    1929年《建瓯县志·实业卷》大篇幅记载了建瓯茶事,其中篇幅全面记述了乌龙茶生产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初制加工,茶具设施、工艺标准。该文对生产高品质乌龙茶理论全面、工艺精湛、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操作性强,至今仍有非常可取之处,实属一篇专业技术文献。

   文献中乌龙茶初制有9道工序,即:采摘、晒青{烘青(室内萎凋)}、做青(摇青、并筛、密室静置)、杀青(炒鼎)、揉茶、复炒、水焙、拣茶、复焙。与现在闽北乌龙茶制法比较基本相同,但更为精细讲究。

   (现在闽北乌龙茶初制,基本上没有复炒工艺,初制过程不拣茶,少有密室静置。在很多工艺方面有“今不如昔”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