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在线 007
时光飞逝,转眼就在金山实习了两个月,转眼就又回校一个星期了……
一直以来加盟金山都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我也一直在为着这个梦想而努力,可直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做了个白日梦,但等我到北京实习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已经是金山的一员了。在实习了两个月回校以后,我一直想写点东西,来记录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在电脑前细细梳理网事时,回想着第一次去“村里”腐败,回想着上班时“订鸭脖”一呼百应的情景,回想着去北航食堂辗转多处却吃不上饭的窘迫,思绪也随之飘远,快乐的,伤感的,笑声,哭声,一幕幕也随之涌现……
[十二金钗,十三太保]
在我到编辑部实习以前,我们部门是正而八经,名副其实的“十二金钗”,可惜的是我对《红楼》不怎么熟悉,不然的话闲暇之余肯定会排出个座次来,正如我在前一篇《编辑部的故事》中写到的那样,我的到来对编辑部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在另外一名实习生返校后,男女比例急转直上,十二金钗肯定是不太形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另外一个组合的名字:十三太保,要是部门哪天再扩大编制到十八人的时候,真不知道是该叫“十八铜人”好还是“十八学士”佳。至于我和另外一名男同事的称呼,那就多了去了,哼哈二将,绝代双骄,喋血双雄,但黑白无常是不能叫的。再者:我的到来终于让师姐们摆脱了近一年的审美疲劳,很大程度上改变或者说是改进了我们部门阴盛阳衰的局面,更有助于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现离京返校,百无牵挂,惟有三个代表和编辑部众师兄姐常记心头。
[换水也有技术]
前面也说过,我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除了提高男女比例外,再有就是换水队伍多了名首席替补,编辑部区域的饮水机前从此多了一个陌生但很快就熟悉起来的身影。关于换水的称谓也不必大动脑筋,拣现成的就可以了:大力水手,为了更好的为本部们的兄弟姐妹们服务,让他们及时地喝上纯净水,我就得在饮水机里的水快要用完而送水工没来之前去前台的大厅,东边的饮水间“南水北调”,并在闲暇之余学习总结换水经验,现将换水经验及心得摘录如下:首先,桶不必举的过高,举高了克服重力做功,白费功,并且放的时候也不好把握;其次,放的时候右手手心向上,水平托住桶的肩膀,小鱼际轻触大水桶那细细的小脖子,给水桶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保证水桶的稳定性。第三,往下放的时候不要太猛,等右手手背接触到底座的时候,说明桶已经基本到位了。这时候,左手下移,稍微帮忙扶一下桶的肩膀,右手沿着桶的肩膀平滑外撤,桶就会稳稳当当、顺顺溜溜地插进底座里去。这样安水桶,既省力,又稳当。欢迎大家踊跃尝试!
[郁闷的北四环]
公司坐落在北四环中路的奥运大厦对面,四环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奥迪,可对面又有个奥运五环,姑且就把公司附近地带叫“4.5环”或者“五四环”吧。我来的时候就听说了这边的饭菜让人很是郁闷,可我还是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侥幸心理,用了一星期多的时间走遍了五四环的所以饭馆餐厅,得出了如下结论:物美价高的不能当顿吃,物美价廉的貌似没有,物差价高服务坏的比比皆是,那你就要问了应该还有一个组合呢?那我会告诉你,有且只有这三个组合。唯一能去的就是北航的食堂,五食堂,八食堂几乎就成了指定用餐点,一二三四食堂也没少临幸,可后来的北航食堂不对外开放了,马上,昔日车水马龙的食堂现在门可罗雀,吃饭又成了困绕我们的头等国计民生的大事,并且变的和工作一样,已经不再是生活享受,而是一种每日比不可少的功课。
[编辑的外延和内涵]
没到编辑部实习以前,我一直都认为编辑是一个相当NB的职位,而这个想法则拜现代武侠小说的鼻主金庸所赐,以前的大侠金庸不就是记者兼报人么,我虽然比不上他那么睿智儒雅,但怎么说也是上的厅堂下的厨房有菩萨心肠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落落大方神采飞扬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超级无敌大帅哥兼自恋狂人么!虽然我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但我却惊奇的发现历史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机会同样都摆在了我们面前,把握得好,怎么着也弄个业界知名人士,说不准学校校庆的时候还能成为荣誉校友,聘请为兼职或者客座教授呢,那时就今非昔比了,再也不用像刚过门的小媳妇似的低眉顺眼地过日子了,幸福的康庄大道,就在我的面前。把握不好,那不好意思,哥们,北京城可不是你呆的地,趁早回家“农夫山泉有点田”吧。但金山的编辑却并非这样,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键盘如飞,激扬文字,更别说什么“推敲一字,捻断数须”了。正如我在《编辑的故事》中写到的那样:金山的编辑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职位!
[我要与你分享]
金山在线,快乐互连!今年在线的员工文化这块的主题就是:我要与你分享。分享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是你在哪儿吃了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也可以是你在哪儿见着一个精品屋里面希奇古怪的物事,或者是你看到的好书,你认为比较经典的有哲理的话语,也可以是自己的小创造小发明。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减办。在实习的两个月里面,我经历了五六次的分享培训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句相当有哲理的话,忘了是哪位师兄师姐的话了,先抄录下来,和你一起分享吧:或许过程会很艰辛,或许结局不一定完美,但努力了就是最美;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强理解;或许金山的文化氛围正是吸引广大员工的原因之一吧,试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谁都会留一手的,但在金山不会,金山的员工们,总是那样无私地拿出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用最诚恳的心胸与大家交流,分享。
[学无长幼,能者为师]
在部门里经常会见到上下属互相上课,这点你不必惊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更有“朝闻道夕可死矣”,再有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实习那段时间经常有培训讲座之类的,这么多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阿黎的三次培训,或者说是交流吧。第一次是数码摄影培训讲座,有基础的就进一步提高,没基础的就地扫盲,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阿黎老少咸宜的教学方法,激情,优雅,条理清晰,富有亲和力,完了也没忘记从他那学走一招“光影魔术手”,那几天部门掀起了一股摄影狂潮。再有就是新人见面会,艺术与激情背后的固执追求,对行业远瞻而又不乏通透的见解,独到而有透彻的理解,都让人受益匪浅,大有提壶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前两次阿黎是以同事的身份和大家交流,第三次则是以部门BOSS的身份出现在季度总结大会上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团队中,交流应该更有活力。当时的总结会,各路人马齐聚会议室,你讲述技术研发辛酸,他传授市场推广技巧,我分享界面设计心得,学习交流的范畴已远远超过大学中所学到的,慢慢地,在金山听讲座已经成为另一种生活。
[尾章]
时间就像是一曲乐章,回首实习这两月,发现有许多人,许多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谢那些实习期间关心帮助过我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教会了我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而我也在实习中不停地思索,不断地进步。最深沉的感情往往是以最冷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最轻浮的感情常常是以最热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希望那些最真实的感情能在我这篇文字中显露出来。亲爱的朋友们,北京七月,金山再会。
相濡以沫,相忘于金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