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47中老同学50年后的团聚

标签:
杂谈文化图片旅游情感 |
分类: 原创 |
正如老梁同学记述:今日环谷风和日丽,天高气爽,贝园幽静空寂,树荫蔽体,只有我们六人游走其中,宛如“专场”一般,实属难得。前几年看到的凋零旧址,残垣破壁,经过修缮复建,如今已焕然一新,以“中法文化交流基地”面貌出现,通过仔细观览,对贝大夫予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全新认识,真是不虚此行。

贝家花园坐落于北京城的西北郊,大西山的鹫峰之麓。于1923年兴建。因其主人,法国人贝熙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如今成为纪念园。贝熙业与47中的创建者李时曾等人有亲密的友谊,该园与老47中--温泉女子中学同时期建立,可见二者关系的密切。

踏着秋光,同学们拾级而上。
碉楼,曾经是贝园的保卫据点,一度也做过老贝的诊所。
碉楼,平顶、阳台四角出尖,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花园内近年还增加了一些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建筑。
位于温泉和周家巷之间的“贝大夫桥”,作为景观缩微到此园中。
同学们兴致勃勃参观北大房。
北大是贝大夫一家主要的生活、起居之处。
贝熙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了“驼峰航线”,
至今被津津乐道。
缅怀精彩动人的事迹。

正如一首小诗写道:登临南大房,极目豁然朗。远望环谷园,若回老课堂。两楼容学子,哨响北操场。山风吹鹤鬓,晴空云路长。弯路漫行人,乐享铁锅汤。

倒流的时光
女士们有无民国时期的风度?

深沉的历史

在北大房的平台上留个影,毕竟是五十年后的重逢。

脚下是一百年前的石子漫地,背后是彩色斑斓的秋光。

记住这是2023年秋天.......

来一锅铁锅炖鱼,为逝去的青春干杯!

为美好的未来干杯!

老梁同学感慨:葵卯之秋,登高望远,记录五十载同窗携手探贝园,有台头村“铁锅炖鱼”为证。待来年,甲辰重九,拾级而上,我等全体可再佇鹫峰,遥听环谷校园有否传来阵阵读书声,届时需考虑何而为证……

47中新校门
正是:
重游贝家府,登高赏金秋。对话驼峰路,读史在碉楼。
历数启蒙师,畅忆乐与愁。
瞬间五十载,梦回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