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注定,没戏了!评贾樟柯电影《天注定》(原创影评)

(2014-04-09 16:48:49)
标签:

天注定

影评

房伟

原创

文化

  http://s15/mw690/001pRmBnzy6HYjaZ2Me8e&690
                                  天注定,没戏了!

                              ——评贾樟柯电影《天注定》

                                    房伟

   《天注定》依然是一部贾樟柯风格的电影。散乱冗长的叙事,时不时出现的装置性象征和暗示(如主席雕塑与圣母像的混搭),以及标致性的长镜头,以及无聊而绝望的灰色人生现实。不知为何,我对导演们复制现实问题,总有一种精神的疲软,例如,这部电影和余华的《第七天》一样,也是一部新闻式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从周克华到按摩女杀人案、动车事件、村民上访杀人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等中国近几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但看完之后,并没有审美上的新鲜感,也没有精神和思想上的启迪,有的只是粗糙的复制。

    说实话,对贾樟柯挺失望的,也许,这是60年代中国艺术家的集体问题,那就是艺术表现力和感受力的疲软和匮乏。这个问题也是《私人定制》的问题,冯小刚也挺委屈,我们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了这么多尖锐的现实,为什么观众不满意?其实,这正说明,在一个资讯发达的网络现代社会,新闻信息的极端丰富性和细节性,实际上给文学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你要表现现实和真实,能在多大的艺术层面上,给观众不同于新闻的艺术冲击力和感受力?这需要艺术工作者在表现形式和思想上,要有属于各自媒介方式的不同的创新,例如,就小说而言,文字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言下之意,内在的诗意节奏,而对于电影而言,一定要有“一千零一夜”的讲故事的皇后一般的勇气,智慧和耐心,才能真正赢得观众。比如说,同样是反映战争与人性,斯皮尔伯格在1981年拍摄的《太阳帝国》,大卫里恩的1950年代拍摄的《桂河大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就远远大于冯小刚的《1942》、《集结号》这些电影。而同样是反映现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虽然现在看来技术粗糙,但同样可以感动我。但是,看《天注定》,却发现贾樟柯疲软了,缺乏耐心和创造力,那些他早已用得熟烂的技巧,现在只能引发审美的疲倦,而对于类型元素的引入,我觉得也是不成功的,无论是姜武,王宝强,还是赵涛,都缺乏让人意外的地方,缺乏艺术的新意。他们的杀人和自杀,除了画面更加狰狞外,真是别无长处——而要比画面的刺激,贾樟柯显然不是那些B级和R级,或邪典大师级导演的对手。这些东西也不是他的长处。贾樟柯变得越来越概念化,而那些他电影中,曾经毛绒绒的生活质感正在退化。记得,看任逍遥的时候,特别喜欢斌斌在看守所里的那段,无言的酸楚和痛苦,曾有的理想和爱情的毁灭,都在老警察的恶意取乐中,被转喻化了,类似的经典细节,还有斌斌和女友看动画片,赵涛跳现代舞等。而在《三峡好人》中,这样的顶级细节也是有的。但是,看了《天注定》,除了大海打死鞭打马匹的村民等少数细节外,大多令人疲软。

    特别是电影最后,改头换面的按摩女赵涛,在工地前看苏三的京剧,那个官老爷的扮演者,怒吼着,你可知罪?其实,这里,贾樟柯应该表现得更好,但是,他选择了让赵涛站在一群麻木的看客之中,以一行字幕揭示自己苍白的,但却亟不可待的主题。可以算是败笔了。

   天注定,看来真得没戏,期待中国大陆纯艺术电影新的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