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育儿/亲子日记生活记录 |
“任何类型的孩子,生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而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素质往往会被周围的各种环境或大人们的种种影响所惯坏。所以应该尽早发现这种‘良好的素质’,并使其成长和成熟,从而把孩子早就成具有个性的人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小林校长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所采取的方针,最主要的可以归纳成以下五点:
其首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小林校长平时总是亲切、和蔼而有礼貌地对待孩子,与孩子平起平坐,甚至连说话时都要弯下腰来与孩子们脸对脸的保持平等的姿势。
其次,是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分别采取因势利导地放站。小林校长善于抓住孩子的个性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基本长处,使其在保持本身个性条件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其弱点、缺点和错误,则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孩子们于自然、自觉之中予以改正。
第三,是采取了鼓励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小林校长始终采取正面表扬的方式,而绝对避免挫伤孩子心灵的言行。他每次见到冬冬时都要说的那句话:“冬冬真是个好孩子呀!”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四,小林校长特别注意保护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避免产生自卑心理。这在本书里的事例很多,而《尾巴》和《运动会》两节里的描写,尤其具有说服力。
第五,小林校长特别注意让孩子们从小学时就养成独立思考、生动活泼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觉得,这一点很有借鉴的必要,我们现在有些小学靠给孩子们增加作业量来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实在是不足取的。
此外,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提一下:一是小林校长那种对儿童教育事业的坚定的事业心和满腔的热忱,以及他潜心研究儿童心理、勇于打破旧传统的改革精神;一是书中主人公冬冬的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这两点很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学习。
这部书的《后记》页别具一格,它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幼年时代的留恋,同时也更反映了作者对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巴学园和小林校长的热爱和尊敬。人们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小学老师,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光荣、多么重大!
尽管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但它所涉及和反映的问题却很多、很深,以至于令人屡读不厌,每读一遍都会得到新的回味。阅读此书,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受到教育方针、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方面的启发,尤其时小学校长、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更会得到对本身工作的有益的歧视;当了父亲、母亲的读者,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子女的启发,重视孩子的幼年教育,尊重成千上万的幼教老师、小学老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至于小学生阅读此书,肯定可以受到熏陶,对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就更无需赘言了。
新浪亲子首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