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5 巴拿马运河印象

标签:
巴拿马巴拿马运河海洋运输旅游 |
分类: [行走拉美] |
巴拿马运河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等待巴拿马的签证。如果快的话,应该在这个星期下来。这将是我第二次去那个与中国未建交的中美洲国家,上一次是在2006年12月。
这次计划在巴拿马城停留3天,之后,还要去智利的圣地亚哥,停留时间也差不多,而且同样是我第二次去那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度。
此次差旅,行程同样比较紧张,会有什么新的所见所闻呢?说真的,心里真没有底,因为一切都要先围绕着工作进行,之后,也许有点零星时间,沿途顺便看点东西。
不过,不管怎么说,每一天都应该是多少有一些不一样的。在路上,也许会偶遇一些有趣的人和事。那是一种期待,让漫长的旅途变得生动一些。
说到巴拿马,上次往返匆匆,仅在市区和运河区转了转,见闻不多。比较有意思的,应该是去参观巴拿马运河。那条运河,世界闻名,想必许多人都是知道的。不过,能去亲眼看看的人不一定很多。今天贴出一些上次拍摄,但没有贴出来的图片,算是一种回忆吧。
期待这次巴拿马之行有新的发现。
运河区环境比较干净整洁,毕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旅游观光区。站在运河边上,往两边看,都见不到尽头,只见河道蜿蜒伸向远方,河面上不时有船舶往来行使。
两艘船先后驶入运河船闸,其中一艘是游船,获准优先通行。另一侧是反向的船闸,由于运河狭窄,两边的船舶只能排队单向通行。
由于运河两边的水位不一般高,船只要通过船闸的提升,才能从一边驶到另一边去。这是船闸的沉重大铁门徐徐打开,准备接纳船只驶入。
载着游客的船驶入船闸。通常情况下,经过巴拿马运河的游客多数是美国和欧洲游客。
在岸上两侧的机车牵引下,游船缓缓通过船闸。
一些小型的游船或帆船,只需要工人在船闸两边手工牵引就可以安全通过。大型船舶则需要机车牵引。
巴拿马运河除了是连接两大洋的航运通道外,也是重要的旅游观光区。这是游客们坐在岸边的专门看台观看船舶通过船闸。
难得到巴拿马运河区看看,很少给自己拍照的我,也让其它游客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
运河管理区有一个介绍运河的博物馆,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有关情况。这是博物馆里面的一个船舶模拟驾驶台,可以体验驾驶集装箱船通过运河船闸的感觉,的确妙不可言。
巴拿马运河全长80多公里。面对日益增长的航运需求,巴拿马政府正在对运河进行改扩建,其中有很多中国资本的参与。这是一张运河的地图,左上部分是加勒比海,右下角是太平洋,中间是蜿蜒曲折的运河,包括两端的船闸区。
现在的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大门是前后开合的,新建的闸门则是左右推拉式,开合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巴拿马运河使欧拉亚三地的航运距离大为缩短。举个例子,船只从欧洲到巴拿马太平洋一侧,通过运河只需要走17天,距离5660海里,而绕行南美洲南端则要36天,航行11810海里。由此,可见巴拿马运河巨大的战略和经济作用。
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货物中,集装箱货物占20%,谷物粮食占19%,矿产和金属占10%,化工产品占8%,化肥占6%,冷冻食品占5%,其它货物占18%。
巴拿马运河的航运量与日俱增,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1955年,通过运河的每艘船平均载货4800吨,1975年增加到9931吨,2001年则增加到18,916吨,而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0,639吨。
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航运用户,仅此于美国。由于巴拿马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过,从长远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巴拿马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每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中国船舶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