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智利黑岛聂努达诺贝尔文学家拉美文学诗歌故居 |
分类: [行走拉美] |
聂努达的海边别墅。拍摄时间:2007年11月19日上午。
走过一段绿树成荫,路程不长的土路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聂努达的故居。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时辰尚早,所以天气还不太热,感觉心情清爽而愉快。随着一步步走近,对我来说,那位非常陌生的文学大师,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敬仰感从内心里油然而生。
上午的天空,碧蓝如洗。我们走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路上,呼吸着湿润而清新的海边空气,享受着远离都市喧嚣的的清静。看不见的不远处,海水早潮激起的波浪,冲击沙滩,不时传来时隐时现的哗哗声,仿佛在深情吟诵着诗人一首首浪漫的情诗。
后来才知道,故居背海的一侧,紧邻着的,是一条泥土马路。我们在路边走着,如果不是经人指点,都走到诗人故居的面前了,还不知道,那就是聂努达曾经生活的地方。尽管都说,那是一栋海边别墅,但是从公路这边,实在看不出是一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平凡得与路边的不少房子一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路人的特别注意。
下了车,我们走到那所房子正面的大门外面,发现过去的家,现在已是聂努达博物馆。可是,我们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几分钟,就郁闷地发现,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房屋大门紧闭,门上的告示说,周一不开放,休馆。就在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我们通过院墙的木篱笆墙,发现里面院子里有人在干活。经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故居的工作人员,利用闭馆时间做维护工作。
远远地来访,眼看就要空手而归,如何心甘!我们向里面的人简要说明来意,希望通融一下,让我们进去看看。可能是看到我们是外国人,又是远道而来,里面的人同意了,但是只让我们从另一面的侧门进去。他们说,博物馆还是不能对我们开放,但我们可以在院子里简单转转、看看。尽管有些遗憾,但这已经让我们感到是意外的收获而欣喜了。
那是一个空间紧凑、风格别致的院子,不是很大,但置身其中,感觉的确有些不一样,也许是经过了诗魂的洗礼吧。根据功能不同,大致分成了外院、内院和侧院。院子很整洁,建筑色彩和用材看似平淡,与附近的建筑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稍一仔细品味,不难处处感觉到其风格的独特,尽显主人的用心。
院子的各个角落,点缀着聂努达各个时期收集的一些物品,如石雕、船锚、木船、火车机车头等。尽管主人早已走了,但它们仍然长驻那里,默默地忠实守候着诗人的回忆。
院子里的房屋门都关着,我们不能进去,只能从外面,隔着玻璃门窗,模糊地看上几眼昏暗的内部。据工作人员介绍,里面珍藏着聂努达成千上万的收藏品,既有名贵的物品,也有价值菲薄的小玩意,但都如实记录了诗人遍布亚洲、欧洲、拉美等地的人生点滴足迹。
这个火车机车头,是聂努达众多的收藏品之一,就安置在院子的中间。尽管表面的油漆保护层比较新,但全然已是古董级的文物了。也许它曾经拥有过超前的力量,牵引着傲人的重负前进,但和诗人一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却最后殊途同归。他们是幸运的,作为彼此的见证,永远相守在了一起。
无论是房屋主建筑,还是院子里的附属物,无论是每一砖一瓦一石,还是篱笆、围栏、门窗框架等的竹艺和木艺,都透露着简单、朴素与和谐,虽经风雨的沐浴和时光的流逝,至今风韵犹存,可以依稀感受到当年诗人与爱人的生活品味和浪漫气息。
同样,院子里这颗沧桑的老树,一定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驻足树下,仰望枯枝萎叶,让人感触良多,喟然长叹。
这个塔楼,是故居的最高处。屋顶上的风向标,指着大海的方向。从里面朝向大海的窗户,可以远眺海上行驶的船舶、飞翔的海鸥、潮起潮落,以及变化无常的海天风云。
就在这间屋子里,聂努达同时拥有大海和心爱的女人,诗人的创作灵感得以如火山般喷发,留下了许多感人心弦的诗作。无论是作为诗人,还是作为革命者,斯人已去,其文学遗产和历史功过,都留给后人,任人评说了。